偈颂六十七首(其十一)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爱恶两重关,总向遮里起。

直饶识得根源,更买草鞋行脚三十年,何曾踏著遮里。

形式: 偈颂 押[纸]韵

翻译

对所爱的人希望他们活着,对所恨的人希望他们死去。
爱与恨这两种极端的情感,都源自内心深处。
即使深知情感的源头,即使行走世间三十年,又有谁真正陷入过这种情绪中。

注释

爱:强烈的喜欢。
恶:强烈的厌恶。
遮里:这里指代情感的深渊或困境。
直饶:即使、纵然。
根源:情感的源头或起因。
行脚:云游、四处奔波。

鉴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由释原妙所作,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这两句揭示了人们对于喜欢的事物渴望其长久存在,厌恶的事物则希望其迅速消失的心理状态。然而,"爱恶两重关,总向遮里起",指出无论是爱还是恨,都源自内心的执着和遮蔽,源于对事物的片面认识。

接着,诗人提出即使认识到这个根源,"直饶识得根源",即使明白了爱与恶的源头,"更买草鞋行脚三十年",意味着要通过长期的修行和实践来超越这些情感的束缚。然而,"何曾踏著遮里",强调即使走过漫长的道路,如果不能放下执着,仍然无法真正触及真理,即超越爱恶的界限。

这首诗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喻,引导读者思考如何从心灵深处摆脱欲望和情绪的羁绊,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收录诗词(148)

释原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六十七首(其二十六)

一阳来复,万物咸新。恭惟盲龟跛鳖,鬼怪妖精。

莫问前长后短,大家扶起破沙盆。

形式: 偈颂

偈颂六十七首(其六十七)

红尘堆里学山居,寂灭身心道有馀。

但得胸中憎爱尽,不参禅亦是工夫。

形式: 偈颂

偈颂六十七首(其十二)

师子窟,师子吼。师子儿,无前后。

蓦然直下翻身,便解人前开口。

形式: 偈颂 押[有]韵

偈颂六十七首(其二十)

禅不在参,道不须悟。动转施为,山岳鼓舞。

孟八郎汉便恁么去,争似西峰搬石运土。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