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谈诗(其三)》由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深刻揭示了诗歌创作与道德修养之间的内在联系。诗中以“发挥道德乃成文”开篇,强调了道德在诗歌创作中的核心地位,认为真正的佳作必然是植根于高尚品德之上的产物,正如树木的枝叶离不开其根本一样。
接着,“枝叶何曾离本根”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观点,形象地比喻出道德与诗歌创作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作品如何繁复华丽,其根基始终在于道德的滋养。
后两句“末俗竞工繁缛体,千秋精意与谁论”,则对当时社会风气进行了批判。末俗指的是一些浮夸、追求形式而忽视内涵的社会现象,诗人指出,在这种风气下,人们热衷于制造复杂、繁复的作品,却忽略了作品深层的精妙之意。这不仅是对当时文坛的一种讽刺,也是对后世的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在追求艺术表达的同时,不应忘记作品所承载的精神价值和道德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应注重内涵、弘扬正气的强烈主张,以及对当时文风的担忧和批评。方孝孺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