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张羽(凤举)的《茅亭》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首句“思君千里问茅亭”直接抒发了对远方之人的牵挂,茅亭成为传递思念的象征。次句“忙里还能几日登”则暗示了诗人忙碌的生活状态,但仍希望能抽空与友人相聚。
接下来的两句“花重雕阑晴幕启,香凝砻石午琴鸣”,通过描绘茅亭内外的景象,展现了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花开繁重,雕栏在晴日下显得更加精致,而午时的琴声悠扬,更显出诗人闲适的心情。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
“醉翁喜雨应陈迹,放鹤沉香漫有名”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过往时光的回忆。"醉翁"典故出自欧阳修,这里暗指诗人对友人的好感,而“放鹤”则寓意超脱尘世,“沉香”则代表高雅的品味,这些都增添了诗意的深度。
最后两句“曾是检书当夜坐,会逢藜火访更生”,回忆起过去在茅亭中夜读的情景,以及与友人深夜交谈的温馨时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整体来看,《茅亭》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的抒怀诗,通过茅亭这一载体,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