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士王一初

三茅羽客王一初,风标秋水涵芙蕖。

方瞳绀发绿玉杖,星冠宝剑青霞裾。

几年栖息泉石间,?鹤为友云为居。

有时带雨斸灵药,有时枕石看道书。

有时呼童煮白石,有时乘月歌步虚。

朝真屡谒茅君宅,借榻几宿许史庐。

自从学淂壶公术,六丁六甲随昭呼。

一朝膺荐来帝阙,拜官喜沐恩宠殊。

晓辞丹陛出南陌,都亭别我还踌蹰。

北来始见跨独鹤,南归又见飞双凫。

凫杳杳,向何处,遥望华阳罙处去。

华阳洞古闭白云,茅阜山高霭晴雾。

我家住近三茅峰,几见春风长琪树。

书楼高构面崔嵬,翠色浮岚足清趣。

宦游蓟北几经年,烟水微茫隔仙路。

有时清梦落江南,乔木琳宫宛如故。

一尊此日送君行,客怀感慨题长句。

他年优诏许归田,来扣松关话衷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王一初的道士的形象与生活,以及诗人对其离别的感伤之情。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王一初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如“风标秋水涵芙蕖”、“方瞳绀发绿玉杖”,形象地刻画了其清雅脱俗的气质和修行者的特征。

王一初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如与鹤为友,枕石读道书,带雨采药,月下吟唱,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其生活的宁静与自由,也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诗中还提到他多次拜访茅君,学习壶公之术,显示了其对道术的精研和追求。

最后,诗以送别王一初的情景结束,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与怀念。诗中提到王一初北来时骑鹤,南归时乘凫,象征着其行踪飘渺,难以捉摸,而“华阳洞古闭白云,茅阜山高霭晴雾”则描绘了其隐居之地的神秘与幽静。诗人曹义在诗中表达了对王一初生活态度的钦佩,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通过“一尊此日送君行,客怀感慨题长句”一句,直接抒发了离别时的感慨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送别之作,更是一次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赞美,通过对王一初道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道家哲学以及友情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收录诗词(595)

曹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平胡诗

圣皇受命统寰宇,端拱垂衣临九五。

恩波浩荡洽戎夷,航海梯山悉臣附。

独尔残胡处远方,悖德辜恩独负固。

鼠穴偷生敢陆梁,侵掠边疆复狼顾。

爝火之方不足论,蝼蚁之微竟何数。

膻氛腥秽渎穹苍,致使神人共嗔怒。

我皇应命率六师,仗钺荒陬奋威武。

左麾大纛右白旄,誓扫胡尘清率土。

骁骑云屯势若龙,雄师林立威如虎。

兵气凌空作阵云,喧声□动摐金鼓。

天威一震若雷霆,蚁穴蜂窠散屯聚。

渠魁歼厥息妖氛,部落归降尽绥抚。

边尘既清民物安,班师振旅归天府。

赤墀初听奏凯歌,丹升欣看舞千羽。

我皇圣德冠百王,我皇神功迈前古。

微臣何幸际升平,才薄多惭无寸补。

作歌稽首颂虞唐,亿万斯年受天祐。

形式: 古风

赋丹峤白云卷

天风吹暖云悠扬,瀰山带树何苍茫。

宦游之子重彷徨,□英宛在亲舍傍。

亲舍迢□隔闽越,定省旷兮甘旨缺。

三釜虽荣恨莫将,目断云山心欲绝。

□□□□几千里,丹峤□峨白云里。

瞻云恨不生羽翰,随云时复凌风起。

凌风飞去落谁家,戏舞班衣为亲喜。

形式: 古风

为户部张主事赋家谱

张均与我同年友,簪花曾醉琼林酒。

于今粉署拜美□,除籍能声满人口。

昨来携重扣我门,示我谱牒多华文。

长歌短韵戛金玉,雄词丽句涵春云。

知君家世起于汴,鼻祖由来称积善。

积善渊源庆泽长,至今孙子愈蕃衍。

岭海当年曾宦游,移家今又居新州。

蝉联奕叶多显达,九龄玄素同源流。

圴今生于百年后,绍袭箕□明世冑。

图宗分派别亲疏,穷本追源辨真否。

谱系明兮泾渭分,从兹昭穆知所尊。

光先振后有如此,会看百世扬清芬。

形式: 古风

小景为柏景常赋

云山高耸碧嵯峨,悬崖老树珊瑚柯。

芙蓉万叠霭晴雾,石梁几处横清波。

危峰绝巘挂飞瀑,苍松紫蔓交烟萝。

此图此景漫摩挲,笔端造化谁能过。

琼楼低瞰溪山曲,绣户雕甍映朝旭。

美人胜赏杏花天,醉倚阑干貌如玉。

锦衣公子朝天客,红缨紫鞚黄金勒。

退直归来兴自赊,宝马?嘶绿杨陌。

陌上苔封辙迹稀,芝草涵春山蕨肥。

几家茅屋清嶂里,紫门不水桃花飞。

烟村远见行人小,空翠冥濛应可扫。

晚风南浦断渔歌,落日西林度归鸟。

我家佳近三茅峰,瑶台仙馆云路通。

兴来浪迹事登眺,白云野鹤随行踪。

别后梦魂每相忆,烟树茫茫渺无迹。

今朝客邸偶披图,感慨题诗增叹息。

昼桥村坞路萦纡,乔木琳宫宛如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