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首句“幽栖却得性,永与白云归”,诗人以“幽栖”自喻,表示自己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与白云相伴,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超脱。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让诗人得以保持本真之性,远离世俗的纷扰。
接着,“听鸟思轻举,看山忆采薇”,诗人通过听鸟鸣声,联想到飞翔的自由,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而眺望山景,又让他回想起古代隐士采薇而食的生活,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生活和隐逸精神的追求。
“樗栎谁堪并,琴樽趣不稀”,这里诗人以“樗栎”自比,比喻自己虽平凡但志趣高雅,与那些庸俗之人不同,他追求的是琴棋书画、饮酒赋诗的高雅生活,这种趣味并不稀少,而是极为丰富。
最后,“烟花彭泽里,出处幸无违”,诗人将自己所在的隐居之地比作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彭泽,这里的“烟花”不仅指美丽的景色,也暗含了理想化的田园生活。诗人庆幸自己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的方式,无论是出仕还是归隐,都能随心所欲,没有违背自己的初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我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