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近现代初的诗人宋育仁所作的《庚子出都留别》系列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诗人流离失所、壮志未酬的深深感慨。首句“东求沧海念还珠”,以寻找明珠的典故,寓言自己远游他乡,怀念故乡之情;“刖足重来泣座隅”则借古人受刑之苦,暗示自己遭遇挫折,内心悲痛。“去国欲从吴市隐”表达出诗人想要遁世隐居的愿望,但又不甘心放弃,“在师谁请会稽诛”则透露出对师友的思念和寻求援助的无奈。
“首燕西路行何在,哀郢东门忽已芜”描绘了诗人行踪不定,感叹昔日繁华之地如今荒芜,寓示着国家的衰败和个人命运的飘摇。“枉策伐交谋不用”表达了诗人才华被埋没,计谋得不到施展的愤慨;“王庭无地哭包苏”则以包胥哭秦庭的典故,表达对朝廷的失望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诗人面对动荡时局的无奈与悲愤,以及对故土和理想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