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太湖题壁

一日淹留避风雨,二日淹留置布絮。

布絮足御风雨寒,三日驱驰直北去。

多谢县簿诚殷勤,愿言推惠及穷民。

更愿天公怜赤子,不将风雨胜阳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杨起元在太湖边停留数日,经历了风雨,然后继续北行的旅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界的感慨以及对人间温情的颂扬。

首句“一日淹留避风雨”,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自己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暂时停留避难的情景。接着,“二日淹留置布絮”,进一步描述了他在此地停留的第二日,得到了一些布絮,用以抵御风雨和寒冷。这一细节体现了当地人的善良与关怀。

“布絮足御风雨寒”一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表达了诗人对所获之物的感激之情。布絮虽小,却足以抵御恶劣天气带来的寒冷,这小小的温暖,让诗人倍感温馨。

“三日驱驰直北去”则转而描述了诗人离开此地,继续北行的决定。虽然旅程艰辛,但诗人的意志坚定,向着目标前进。

最后,“多谢县簿诚殷勤,愿言推惠及穷民。更愿天公怜赤子,不将风雨胜阳春。”表达了诗人对当地官员的感谢,希望他们能持续关心贫困百姓,并寄望于上天能给予更多温暖与恩惠,让人民不再受风雨之苦,如同春天般温暖。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也有对社会人文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的人文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56)

杨起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景州老舆卒行

北方苦雨泥土湫,肩舆欲渡行人愁。

左支右吾相诸拄撑,蹩躄七日方景州。

到传便覈传舍长,选卒多用丁壮俦。

一卒闻之掩口笑,疾走壁后低其头。

我亦不问乘车出,数里稳贴如乘舟。

他日欲睡辄惊醒,到此鼾鼾慵展眸。

涉水冲泥俱不觉,上坡下坂良优游。

久之见是笑者卒,须发皓白皮皴皱。

摩肩意气独酣畅,呵叱前后如驱牛。

我乃奇之问其齿,云是花甲馀春秋。

无妻无子一身健,衣食只与肩为谋。

平生无病不知苦,度日如此死即休。

我再问之不复答,使我感慨生馀羞。

古之老者不负戴,口食粱肉身衣绸。

汉尚复算赐爵级,宁使负重走道周。

雇役之法方有此,大造不齐吾何尤。

前日齐豫人相食,凶荒瘥札填路沟。

此卒赑屃能自给,于天所得良已优。

平原门下失毛遂,信陵上客夷门侯。

从来不敢皮相士,以力尚失况德求。

于嗟乎,以力尚失况德求。

形式: 古风

寄哭苑马李文轩先生

岁次在卯闰月中,夜静庭树飘寒风。

花将零落忽值此,黯然伤怀泪难已。

古来仙人多姓李,一谪惠阳将五纪。

来时海峤看人龙,去日士林摧杞梓。

生平意气不可羁,万里之翼千里蹄。

早攀南斗戏碧落,晚倚北辰司是非。

塞渊抱独何人识,豁达论交四海知。

庙廊有意推梁栋,苍旻那肯长留用。

主马汧渭明主恩,作记玉楼天上梦。

东西两水今茫茫,罗浮半面减辉光。

雍门叹息堪气短,李白文章空焰长。

不必负舟惊有力,人生自是驹骤隙。

一息之间成古今,古今常然无变易。

嗟君方死亦方生,何用有情泪沾臆。

形式: 古风

赠汪生

国家养士二百年,不独文武风云相后先。

亦有贤才委山泽,亦有挟术游幽燕。

如君自是山泽贤,远谈世务高谈天。

或时握手称太素,或时抵掌称韬钤。

修干广颡垂虬髯,岂不宜食肉乘锦鞯,奈何折节公卿前。

方今才智皆骈肩,虽欲奋袂无夤缘。

丈夫自食既有策,但得俯仰无迍邅。

病夫拥塞数十日,喜君造我常流连。

君术但言隔月与隔年,岂知吾道在目前。

吾知吾道在目前,不厌君言隔月与隔年。

与君谈罢与君笑,君欲何之便出门,我独有愿叩苍天。

愿将此身为甫田,尽给天下贤士无寒烟。

形式: 古风

夏至斋宿五言十四韵奉呈膳部杨君仪部骆君

皇矣我后土,至哉物资生。

仪阳惟静德,配健协时行。

赤道轮初返,金辉魄始生。

一阴从此长,万汇驯兹凝。

肃穆钦元祀,端居助圣明。

北郊遗鹓列,南礼贰宗卿。

夜宿清魂梦,朝看异雨晴。

禽声增寂景,树色露空生。

列宿分星象,含香进俊英。

微言穷姤复,惕志励寅清。

月窟为难探,天根岂易升。

古人胎教义,大易履霜情。

穆穆观无始,熙熙识有生。

心斋如一得,永不堕疑城。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