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流苏五采玉鸦义,半掩罘罳静不哗。
揭起绣帏偷眼看,簟痕满颊印铅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富有想象的画面,通过“流苏五采玉鸦义,半掩罘罳静不哗”两句,展现出一种华美而宁静的氛围。流苏,即垂挂的装饰物,五彩斑斓,与玉鸦义(可能指的是装饰品或图案)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高雅而不失神秘的气息。半掩的罘罳(一种门上的装饰),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静谧,没有丝毫喧哗。
接下来的“揭起绣帏偷眼看”,则将画面推向了更加私密和微妙的层面。绣帏,指的是绣有精美图案的帘幕,这里被轻轻揭开,透露出一丝窥视的意味。一个“偷看”的动作,既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又带有一丝羞涩和谨慎,仿佛是内心深处最隐秘情感的流露。
最后,“簟痕满颊印铅华”一句,以簟痕(竹席留下的痕迹)比喻女子脸上的铅华(古代女性化妆所用的粉底),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化妆后的状态。这里的“满颊”不仅指化妆的范围广泛,也暗示了女子精心打扮的用心和对美的追求。整个画面由此变得生动起来,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情感的深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略带神秘感的场景,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感,以及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不详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银筝池上和琵琶,按曲归来日欲斜。
忙煞笼中绿鹦鹉,声声帘下唤烹茶。
香浥芳塘开白莲,摘来恰爱露华鲜。
胆瓶插满还添水,供在慈云大士前。
菱花照影镜新磨,晓向妆台点翠娥。
误得侍儿身后拜,一轮明月现姮娥。
半亩沦涟趣已饶,芙蕖更喜绽今朝。
如临宝镜凝妆靓,似浴温泉出水娇。
玉柄风生含麝馥,翠盘露滴爱珠摇。
热尘即此销除尽,暑气何缘到绮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