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汉州西湖

西湖天下名,可以濯吾缨。

况是携家赏,从妨半驿程。

尝茶春味渴,断酒晚怀清。

尽得幽人趣,犹嫌守吏迎。

重餐逢角暮,百事喜诗成。

坐阻湘江谪,谁为话政声。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西湖是天下闻名的地方,能洗净我头上的官帽。
更何况是全家一起欣赏,即使多走一半驿站的路程也值得。
品尝春天的新茶解渴,晚上戒酒让心情更清爽。
我完全享受隐士的乐趣,却还是不喜欢官员们的迎接。
在晚餐时分听到号角,所有的事情都因写诗而变得欢喜。
因为被贬到湘江,无法与人交谈政事的声音。

注释

西湖:著名的西湖。
濯:洗涤。
吾缨:我的官帽。
携家:全家一起。
妨:妨碍。
半驿程:半个驿站的距离。
尝茶:品尝新茶。
春味:春天的味道。
断酒:戒酒。
幽人:隐士。
守吏:官员。
角暮:晚餐时分的号角。
百事:各种事情。
诗成:写诗完成。
湘江谪:被贬到湘江。
话政声:谈论政事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湖的游赏之乐,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自得其乐。开篇即点出西湖之名,表明这是一个可以让人驻足观瞻的地方。在“携家赏”一句中,可见诗人不仅个人的游历,而且是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更加凸显了这一行程的愉悦。接着,“从妨半驿程”则透露出诗人对这次旅行的期待和准备之充分。

在“尝茶春味渴”一句中,诗人通过品茶体验到了春天特有的清新滋味,而“断酒晚怀清”则表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刻对酒的放弃,这不仅是对饮酒节制的一种生活态度,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心灵澄明状态的追求。

“尽得幽人趣,犹嫌守吏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满足和自在,但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束缚的一种不满。诗人虽已获得了一份超脱世俗的乐趣,却仍旧觉得那些官府礼仪是多余且可厌的。

“重餐逢角暮,百事喜诗成”则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再次享用晚餐的情景,其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满足和喜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创作上的愉快与成就感。

最后,“坐阻湘江谪,谁为话政声”则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述(“坐阻湘江谪”)和对政治喧哗的质疑(“谁为话政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以及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西湖之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享受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320)

薛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字:太拙
  • 籍贯: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
  • 生卒年:817-880年

相关古诗词

华清宫和杜舍人

五十年天子,离宫仰峻墙。

登封时正泰,御宇日何长。

上位先名实,中兴事宪章。

起戎轻甲胄,馀地复河湟。

道降玄元祖,儒封孔子王。

因缘百司署,聚会一人汤。

渭水波摇绿,秦山草半黄。

马驯金勒细,鹰健玉铃锵。

下箭朱方满,鸣鞭皓腕攘。

畋思获吕望,谏祗避周昌。

兔迹贪前逐,枭心不早防。

几添鹦鹉劝,先赐荔枝尝。

月锁千门静,天吹一笛凉。

细音摇羽佩,轻步宛霓裳。

祸乱基潜结,升平意遽忘。

衣冠逃犬虏,鼙鼓动渔阳。

外戚心殊迫,中原事可量。

血埋妃子艳,刃断禄儿肠。

近侍烟尘隔,前踪辇路荒。

益知迷宠佞,遗恨丧贤良。

北阙尊明主,南宫逊上皇。

禁清馀凤吹,池冷睡龙光。

祝寿山犹在,流年水共伤。

杜鹃魂厌蜀,蝴蝶梦悲庄。

雀卵遗雕栱,虫丝罥画梁。

紫苔侵壁润,红树闭门芳。

守吏齐鸳瓦,耕民得翠珰。

登年昔酺乐,讲武旧兵场。

暮草深岩翠,幽花坠径香。

不堪垂白叟,行折御沟杨。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閒题

八年藩翰似侨居,只此谁知报玉除。

旧将已成三仆射,老身犹是六尚书。

时丁厚讟终无咎,道致中兴尚有馀。

为问春风谁是主,空催弱柳拟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郊亭

郊亭宴罢欲回车,满郭传呼调角初。

尚拥笙歌归未得,笑娥扶著醉尚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秋题

独坐东南见晓星,白云微透泬寥清。

磷磷甃石堪僧坐,一叶梧桐落半庭。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