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杂咏(其二)

久矣困物役,兹焉出人寰。

数日住兹山,俨在蓬瀛间。

虽复费登陟,不碍幽意閒。

朝竞樵采往,暮伴牛羊还。

归洞不闭门,夜听流水潺。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隐居于罗浮山中的生活体验。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自在。

首句“久矣困物役,兹焉出人寰”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被世俗事务所束缚,渴望摆脱尘世的羁绊,寻求心灵的自由。接着,“数日住兹山,俨在蓬瀛间”则描绘了诗人初到山中时的惊喜与陶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种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虽复费登陟,不碍幽意閒”表明尽管登山可能劳顿,但内心的宁静与愉悦并未因此减少,反而在与自然的亲近中得到了更深的满足。这种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朝竞樵采往,暮伴牛羊还”描绘了山中居民的日常生活景象,既有劳动的艰辛,也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反映了诗人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和理解。

最后,“归洞不闭门,夜听流水潺”则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祥和的画面:诗人归家后,洞门大开,任由自然界的声响自由出入,夜晚聆听溪水潺潺,感受着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罗浮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平凡生活的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242)

李孙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罗浮杂咏(其三)

飞云高际天,上有两石楼。

大小遥相望,宫阙与云浮。

鸾驭倏飘举,恍见烟客游。

杖策一振衣,俯视淩沧洲。

神州与赤县,何乃不盈坏。

形式: 古风

罗浮杂咏(其四)

凤凰浴西谷,文彩何相鲜。

五色承云气,饮食常自然。

在昔圣人出,尔乃鸣岐山。

千载览德辉,会当复来还。

形式: 古风

罗浮杂咏(其五)

昔日稚川子,勾漏远求丹。

大药不误人,九还得驻颜。

荣途信自膻,中怀非所安。

薤露望晨晞,那能复盘桓。

大运一以去,临期但长叹。

形式: 古风

罗浮杂咏(其六)

行行御凉风,乃过铁桥西。

落照映彩霞,石梁跨虹霓。

我欲往从之,烟雾急以迷。

安得徒步女,携手驾云螭。

长怀采药人,日暮当何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