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轩集有何事不可为咏史二首即效其体(其一)

何事不可为,乃妄学尧舜。

功高国愈危,权重主亦震。

九锡书方来,三让表已定。

天子愿避贤,群公竞劝进。

太常具礼仪,太史奏瑞应。

于是高筑坛,威仪一何盛。

曰皇帝臣某,谨以元牡请。

神器无久旷,天位宜早正。

臣敢执小节,而久稽大命。

乃召故君来,朕命尔其听。

庸建尔上公,往哉罔勿敬。

无何让王薨,乃以天子赠。

车驾自临送,震悼若弗胜。

呜呼将谁欺,欺天天不信。

唐宋均尔尔,吾无责魏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俞樾的《两当轩集·有何事不可为咏史二首(其一)》,他以咏史的方式,评论古代帝王的行为。诗中批评了某些君主妄图效仿尧舜那样的圣德,然而过度追求功业和权位反而导致国家危机和个人权威动摇。诗人提到“九锡”和“三让”的典故,暗示权力交接中的虚伪与矫饰,天子本意让贤,但群臣却争相推举,形成了一种讽刺的场面。

在仪式上,尽管庄重盛大,但诗人认为这种行为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贤者不应恋栈高位。随后,故君退位,新君登基,然而不久故君去世,天子以尊荣追赠,显示出权力更迭的无情。诗中通过“无何让王薨”表达了对这种命运无常的感慨,最后以“唐宋均尔尔,吾无责魏晋”总结,指出历史上的这类现象并非仅限于特定朝代,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诗人借此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当时政治风气的批判。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两当轩集有何事不可为咏史二首即效其体(其二)

何事不可为,乃妄学孔孟。

雕虫扬子云,晚年忽自病。

太玄拟周易,法言拟鲁论。

遂令文中子,妄以圣自任。

门亦四科分,经亦六艺定。

黎丘伪可疑,荆楚僭孰甚。

要是古人拙,事事若符印。

后世则不然,其技又有进。

凿空讲理学,聚徒谈性命。

汉庸尽吐弃,佛老或借径。

就中又区别,问学舆德性。

小儒闻而慕,支派日以盛。

语录繁于经,道统尊于圣。

呜呼诸先生,所学非不正。

当思漆雕开,吾斯未能信。

形式: 古风

乐府体四章记江浙大水.选二(其一)

小口三,大口六,六文钱,一合粟。

炊之为糜,不盈一掬,何况小口又减半,虽易糠秕且未足。

昔时富户今亦贫,何人为具黔敖粥。

西风策策吹茅檐,大口小口同声哭。

形式: 乐府曲辞

乐府体四章记江浙大水.选二(其二)

不生不死流民来,流民既来何时回。

欲归不可田污莱,欲留不得官吏催。

今日州,明日府,千风万雨,不借一庑。

生者前行,死者臭腐。吁嗟乎,流民何处是乐土。

形式: 乐府曲辞

落叶(其一)

扫尽巢痕旧燕莺,满天霜气晓来清。

平添夜月三分色,略减秋霖几阵声。

荫暍竟违平日志,归根颇动暮年情。

颓唐不学飞蓬样,懒逐长风到处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