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资政邵谏议见寄二首(其二)

欲知归计久迁延,三十篇诗二十年。

受宠不思身报效,乞骸惟冀上哀怜。

相如旧苦中痟渴,陶令犹能一醉眠。

材薄力殚难勉强,岂同高士爱林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想要了解归乡计划已拖延许久,三十年的诗歌创作耗时二十年。
受到恩宠却不想自身报答,只希望皇上能怜悯我的请求。
像司马相如一样长期遭受疾病和口渴之苦,陶渊明还能沉醉于酒眠之中。
我才能有限,力量枯竭难以强撑,怎能与高尚隐士热爱山林相比。

注释

归计:归乡计划。
迁延:拖延。
三十篇诗:三十年的诗歌创作。
二十年:二十年时间。
受宠:受到恩宠。
身报效:自身报答。
乞骸:请求辞职。
上哀怜:皇上怜悯。
相如:司马相如。
中痟渴:长期疾病和口渴。
陶令:陶渊明。
一醉眠:沉醉酒眠。
材薄力殚:才能有限,力量枯竭。
勉强:勉强支撑。
高士:高尚隐士。
爱林泉:热爱山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答资政邵谏议见寄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人以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仕途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首句“欲知归计久迁延”揭示了诗人长久以来对于归隐的念头,但迟迟未能付诸行动,显示出他对仕途的纠结与犹豫。接下来,“三十篇诗二十年”暗示了他在官场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但并未得到理想的回报。

“受宠不思身报效”表达了诗人虽然受到恩宠,却并未因此忘却自身的责任和报效朝廷的愿望,这体现了他的忠诚和责任感。然而,“乞骸惟冀上哀怜”则流露出他希望能得到皇帝的怜悯,允许他告老还乡。

“相如旧苦中痟渴,陶令犹能一醉眠”引用了司马相如和陶渊明的典故,前者曾因病痛而困苦,后者则能借酒消愁,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健康状况的忧虑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材薄力殚难勉强,岂同高士爱林泉”直抒胸臆,诗人自谦才疏力尽,难以在官场中继续勉强,他更愿意像那些高洁之士一样,热爱自然,享受林泉之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反思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和抉择。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答资政邵谏议见寄二首(其一)

豪横当年气吐虹,萧条晚节鬓如蓬。

欲知颍水新居士,即是滁山旧醉翁。

所乐蕃篱追尺鴳,敢言寥廓逐冥鸿。

期公归辅岩廊上,顾我无忘畎亩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答通判吕太博

千顷芙蕖盖水平,扬州太守旧多情。

画盆围处花光合,红袖传来酒令行。

舞踏落晖留醉客,歌迟檀板换新声。

如今寂寞西湖上,雨后无人看落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答谢判官独游幽谷见寄

闻道西亭偶独登,怅然怀我未忘情。

新花自向游人笑,啼鸟犹为旧日声。

因拂醉题诗句在,应怜手种树阴成。

须知别后无由到,莫厌频携野客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答端明王尚书见寄兼简景仁文裕二侍郎二首(其二)

多病新还太守章,归来白首兴何长。

琴书自是千金产,日月闲销百刻香。

尚有俸钱酤美酒,自栽花圃趁新阳。

醉翁生计今如此,一笑何时共一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