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泽

短笛一声,残星几点,遥遥旅思难禁。

落尽红衣,半篱丛菊堪寻。

烟鸿低度,绛河高泻,千家月下闻砧。

长安行乐易蹉跎,愁到而今。

莼鲈正有思归兴,记斋东竹筱,一醉沉沉。

惭愧依刘,随他坐啸行吟。

无情双燕抛人去,却才知、时节秋深。

向床头、预检貂裘,细点黄金。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押[侵]韵

鉴赏

这首《庆春泽》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描绘了一幅秋夜旅人的凄凉景象,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开篇“短笛一声,残星几点”,以笛声和稀疏的星光勾勒出夜晚的宁静与孤独,笛声仿佛是旅人心中难以抑制的思绪的倾诉,残星则象征着旅途中的迷茫与渺小。接下来“遥遥旅思难禁”直接点明了主题——旅人的思乡之情难以自抑。

“落尽红衣,半篱丛菊堪寻”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季节更迭,菊花的开放不仅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寓意着旅人内心的寂寞与孤独。菊花作为传统文人笔下的常见意象,常被赋予高洁、坚韧的品格,此处亦是如此,旅人虽身处异乡,但内心仍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烟鸿低度,绛河高泻,千家月下闻砧”三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氛围。鸿雁南飞,象征着旅人的离别与思念;绛河(银河)高悬,月光洒满千家,砧声(捣衣声)在月下回响,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哀婉的意境,表达了旅人对远方家人的深深思念。

“长安行乐易蹉跎,愁到而今”两句,将目光转向长安,长安作为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代表着繁华与欢乐,但在旅人眼中,这些都成了过眼云烟,如今的愁苦才是真实的存在。这里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旅人的孤独与忧愁。

“莼鲈正有思归兴,记斋东竹筱,一醉沉沉”四句,表达了旅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想要借酒浇愁的心理。莼鲈之思是中国文学中常见的思乡主题,斋东的竹林和竹子(竹筱)象征着宁静与超脱,而“一醉沉沉”则暗示了旅人试图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忧愁,但这种逃避终究无法解决问题。

“惭愧依刘,随他坐啸行吟”两句,提到“依刘”可能是指效仿三国时期的刘伶,刘伶以嗜酒著称,这里或许表达了旅人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意识到自己像刘伶一样依赖酒精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痛苦。

“无情双燕抛人去,却才知、时节秋深”两句,以双燕的离去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同时也暗示了旅人内心的空虚与失落。燕子的离去,让旅人意识到秋天已经深了,时光不再,而自己的处境依旧未变。

最后,“向床头、预检貂裘,细点黄金”两句,描绘了旅人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准备衣物的情景,同时“细点黄金”可能暗指旅人对财富的渴望,希望能够在艰难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安慰。

整体而言,《庆春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旅人在异乡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生活的复杂感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372)

陆求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孤鸾

天涯回首。见满室伊威,一池杨柳。

窈窕文窗,重展画眉纤手。

并坐蜀罗帐底,说年来、别离长久。

千种相思消尽,紫玉箫双奏。悔从前、鹿鹿风尘走。

向月下花间,两眉空皱。今日相逢乐,比梦中畅否。

朱楼彩鸾同跨,便何异、结缡时候。

莫作长途虎兕,把鸳衾孤负。

形式: 词牌: 孤鸾

解蹀躞

惆怅一身轻似叶,今朝才住。

追尘逐浪,回思无是处。

径里一簇松筠,眼前半斗良酝,差无辛苦。寻俦侣。

归去来辞堪赋。携手披云雾。

珠帘绣阁,风景休轻负。

为我语向多情,不用瘦减容光,双栖如故。

形式: 词牌: 解蹀躞

玉联环

玉关迢递分双燕。风愁雨怨。

湘帘卷向百花前,喜一旦、重相见。今日柳腰花面。

翻多娇艳。春莺催得阮郎来,便了却、风流愿。

形式:

金人捧露盘

晚风前,朱楼下,旧相逢。正画桥、烟柳丛丛。

娉婷韵度,秋千红粉斗春风。

雕鞍玉勒,为伊驻、半晌从容。

叹轻云,容易散,琉璃破,已成空。奈多情、李白桃红。

朝朝暮暮,锁巫山十二高峰。

怀中点检江皋佩,惆怅墙东。

形式: 词牌: 金人捧露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