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病中》描绘了诗人在病榻上的孤独与沉思。首句“白木匡床草荐柔”写出了简朴的居室环境,以草荐为床铺,暗示了诗人生活的清贫和身体的不适。次句“坐深无寐独搔头”通过动作细节,刻画出诗人因病无法入睡的焦虑和内心的烦扰。
“明河转影天低树”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明亮的银河倒映在低垂的树梢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氛围。接下来的“清夜分更月过楼”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深夜的更鼓声和月光穿过楼阁,增添了诗人对时光荏苒的感慨。
“病骨瘦生先觉露”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病弱之态,骨瘦如柴的感觉使他对季节变换特别敏感,尤其是秋天的到来。“老怀虚甚易惊秋”则揭示了诗人年迈体衰,心境空虚,对秋天的萧瑟景象更加心生惊惧。
最后两句“七情莫与微躯妒,生已知浮死识休”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他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和生命都已无法再承受外界的波动,只能接受生命的无常,明白生与死的界限,流露出一种淡然和超脱的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病中生活为背景,展现了诗人面对疾病和衰老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