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子路何尝肯不情,从人姑尔事虚名。
所行唯恐复闻耳,既已闻之且力行。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张九成所作,收录在《论语》中。这句诗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即一个君子应当以身作则,不仅要言行一致,而且还要力行实践。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品格高尚之人的推崇。
"子路何尝肯不情",这里的“子路”指的是孔子的学生颜回,以廉洁著称。诗人用这个形象来表达一个理想中的君子,在面对诱惑时坚守自己的品德和原则,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妥协。
"从人姑尔事虚名",这句话则表明那些追求浮名的人,他们的行为往往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不是出于内心的真实感受。这里所谓的“虚名”指的是没有实际内容、只是一时的名声。
"所行唯恐复闻耳,既已闻之且力行",这两句话强调了一个君子对于品德修养的重视。他担心自己做过的事情不够好,不被后人称道,因此即使听到了好的行为,也要努力去实践。这反映出儒家学说中“闻见并知”、“学而时习之”的重要性,即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德行。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颜回的赞誉,强调了君子应当追求的高尚品格,以及对于道德修养的不断追求。
不详
贫即无聊富即骄,回心独尔乐箪瓢。
个中得趣无人会,惆怅遗风久寂寥。
朽固难雕粪莫圬,于予材美亦何诛。
欲令顾此深为戒,言语之科首宰予。
岂是于回果弗如,只缘闻处尚多疏。
若还真个能闻一,安得其他更有馀。
行道嗟吾已矣夫,仲由从我去乘桴。
果然子路闻之喜,好勇如由亦自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