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沈维仁纳粟冠带

日月馀光照海城,翩然林壑见蜚英。

庞公素有遗安业,孺子初无近禄情。

共许良心超族党,旋闻高谊动公卿。

承家自少能知节,居富于今善处盈。

金散不移东老志,官閒何负北山盟。

也知豺獭怀酬报,为竭涓埃答治平。

宅里旌添华屋润,冠裳荣耀素袍明。

千仓万镒空如许,赢得人称长者名。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鉴赏

此诗颂扬了沈维仁纳粟冠带之事,赞美其高尚品德与无私奉献精神。首句“日月馀光照海城”以日月余晖比喻沈维仁的美德如同日月之光普照大地,形象地描绘出其人格魅力的深远影响。接着“翩然林壑见蜚英”则以林壑中的飞英比喻沈维仁在社会中的卓越成就,形象生动。

“庞公素有遗安业,孺子初无近禄情”两句,通过引用庞公和孺子的故事,进一步强调沈维仁淡泊名利、坚守本心的品质。接下来“共许良心超族党,旋闻高谊动公卿”赞扬沈维仁的高尚情操超越了家族和党派的界限,其高洁的友谊甚至感动了公卿大臣。

“承家自少能知节,居富于今善处盈”表明沈维仁从小就懂得节制,即便身处富裕之中也能妥善处理,体现了其良好的家教与个人修养。随后“金散不移东老志,官閒何负北山盟”表达了沈维仁慷慨解囊、不改初心的决心,即使在闲散之时也不违背与友人的约定,展现了其坚定的信念与忠诚。

最后,“也知豺獭怀酬报,为竭涓埃答治平”说明沈维仁深知自己的行为对社会有益,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回报社会,为国家的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宅里旌添华屋润,冠裳荣耀素袍明”描述了沈维仁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赞誉,他的住所更加光彩照人,衣冠服饰也显得更加荣耀。

“千仓万镒空如许,赢得人称长者名”总结了沈维仁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不仅使他赢得了物质上的丰富,更重要的是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称赞,成为了众人眼中的长者典范。整首诗通过对沈维仁事迹的赞美,弘扬了中国传统美德中的节俭、廉洁、忠诚、奉献等价值观,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题李白观瀑图

两臂束蹙肩双攒,仰首挺立如禁寒。

平生斗酒百篇兴,似为庐瀑唫盘桓。

江东无人酒船返,黄鹤放归南道远。

绝倡从来和者稀,紫烟落日香炉晚。

形式: 古风

秋日漫兴四首(其一)

云物萧条拂曙开,故园东望转堪哀。

孤城海气连云合,万树秋声动地来。

麟阁功臣多际会,凤台词客惯趋陪。

蒿莱今日惊尘起,欲赋惭非宋玉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秋日漫兴四首(其二)

吴门北上是长安,万里关河客路难。

原野草荒狐兔尽,江潭风起水云寒。

无舆漫击冯谖铗,当道谁弹贡禹冠。

总为黄花能待腊,年年长向雨中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秋日漫兴四首(其三)

书剑蹉跎雨未成,登临无限故园情。

黄金台迥秋天远,白玉楼空夜月明。

篱菊不禁清露重,征衣偏觉暮寒生。

山空木落无多日,海宇春风岁又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