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啄高高一啄低,一声声急一声迟。
可怜去蠹劳心口,蚁入枯梨自不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林间景象。首句“一啄高高一啄低,”,通过对啄木鸟啄食树干时不同高度和节奏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小生命活动的观察与感悟。
接下来的“一声声急一声迟。”则是从声音上进一步刻画出啄木鸟活跃而有规律的动态,显示出它们在寻找食物时的忙碌和生机。诗人通过对啄木鸟行为的精细描绘,不仅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也传递了一种生命力与活力。
第三句“可怜去蠹劳心口,”,诗人转而表达出一种同情之心。这里的“蠹”指的是啄木鸟在树干上啄出的洞孔,而“劳心口”则是对这些小生灵为了生存所付出的辛勤劳作的一种感慨。
最后,“蚁入枯梨自不知。”一句,则是通过一幅细微的画面——蚂蚁进入干枯的梨果中,来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生命无知、自然循环的哲思。这里“自不知”三字,不仅指蚂蚁不知道啄木鸟的劳作,更隐喻着所有生命在大自然中的无知与顺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春天树木间微小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蕴含了一种对生命无常、自然法则的深刻感悟。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老竹坚刚幼竹柔,此君年少也风流。
锦衣脱体未全瘦,雪粉围腰犹半愁。
尚有周郎手种痕,怀人将竹当人看。
寄言黄鹤楼前客,今岁新添十五竿。
老眼逢书怯细看,抄书一事更应难。
昨携如意敲新箨,右臂朝来作许酸。
元日新春已早归,却缘春雪勒春迟。
一年柳色今何似,政是犹黄未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