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夫椒山》,是明代诗人侯让所作。诗中描绘了吴越争霸的历史场景,充满了悲壮与苍凉之感。
首句“曾闻吴越此交锋”,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事件,吴越两国在此地展开激烈战斗。接着,“回首苏台霸业空”一句,诗人以苏台(吴国的宫殿)的辉煌与今日的荒废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兴衰无常的感慨。
“当日空岩流战血,至今衰草起腥风。”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残酷与血腥,即使时间流逝,战场上的痕迹依然可见,腥风犹在,暗示着战争的惨烈影响深远。
“裹尸国士浮江上,覆面君王死甬东。”这里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后果,英勇的战士战死后漂浮在江面上,而君王也未能幸免于难,死在甬东。这两句通过具体的画面,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
最后,“若论灭吴功第一,捧心人在馆娃宫。”诗人将话题转向了历史评价,认为在灭吴之战中,某位人物功勋卓著,而“捧心人”则可能暗指西施,与吴王夫差之间的故事联系起来,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无情,同时也蕴含了对英雄与悲剧人物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