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造化泄元秘,河洛图书出。
龟龙亦何心,以灵乃受役。
微旨竟先天,妙用普经国。
三圣受心印,执中数语毕。
诂学长枝蔓,往往胶陈迹。
伟哉千载下,元公指无极。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刘黻所作,属于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融合了道家思想与个人修养之意,颇显深邃。
开篇两句“造化泄元秘,河洛图书出”表达了对宇宙生成及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探讨,以及对古代圣哲留下的河图洛书等神秘典籍的追寻。河图洛书乃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由龙龟背负而来的,象征着天道自然和人间秩序的智慧。
第三、四句“龟龙亦何心,以灵乃受役”则暗示了对这些神秘生物或象征物的思考,它们似乎有着自己的意志,却又在宇宙运行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显得既自由又被命运所束缚。
接着“微旨竟先天,妙用普经国”展现了诗人对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即认为天地不仁,以其广大无私之心去滋养万物,而非出于某种特定的意图或目的。
三圣受心印,执中数语毕,表明了诗人对于道家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之神秘认知,以及对内丹修炼过程中的“心印”和“执中”的理解,这里的“数语毕”暗示了一种简洁而深刻的交流方式。
后两句“诂学长枝蔓,往往胶陈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知识的尊重与继承,以及对古圣先贤智慧的不断追寻和探究,这里的“诂学”指的是赞美学习,“长枝蔓”象征着学问的延续和发展,而“往往胶陈迹”则是说这些学问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最后两句“伟哉千载下,元公指无极”表达了诗人对历代圣贤尤其是被尊称为“元公”的紫阳先生(张伯端)的崇敬之情。这里的“伟哉”表示赞叹,“千载”意味着跨越千年,“元公指无极”则是说紫阳先生的智慧和教导如同指引方向,通往无限的境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深邃的笔触探讨了宇宙、生命与修养之间的关联,以及个人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尊重和继承。
不详
仰观复俯察,上下融真机。
元气无奇耦,鱼跃鸢自飞。
神圣奠中域,静动心勿违。
天地敛诸躬,照以日月辉。
逊志纳众有,先虑周万微。
胞与岂不夥,游泳皇极归。
阴阳著太极,万化惟一中。
权衡迭轩轾,枢纽相始终。
人受命以生,今古稚耄同。
彼昏自不觉,安用尤聩聋。
至理根一初,精微实高广。
寄之形气中,今来齐古往。
众曜列太空,环侍惟斗仰。
变化妙不测,虚灵本常朗。
井坐识易陋,帘窥学云罔。
静玩感兴篇,剖陈如指掌。
一静心境融,飞跃昭上下。
大道元不磨,人情自荣谢。
两翁投遐荒,浩然独馀暇。
悲此当道狐,羞彼立仗马。
命义俯仰间,谁复论冬夏。
一笑清江滨,瓦杯胜琼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