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严嵩所作,名为《写真自题》。诗中以自画像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首联“湖海浮名山泽形,漫劳图史付丹青”,诗人以“湖海”与“山泽”对比,形象地表达了对名利的超脱态度。名利如同湖海中的浮萍,短暂而无定,而真正的自我则如山泽般深沉而稳定。诗人认为,将这些名利之事付诸图画或历史,不过是徒劳无功,无法真正捕捉到事物的本质。
颔联“裴卿独笑非冰鉴,方朔虚疑是岁星”,这里引用了两个典故。裴卿,据传能以镜照人,看出其内心之善恶;方朔,即汉代文学家东方朔,曾被误认为是天上之星。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对世俗评价的不屑。他并不像裴卿那样轻易被外在形象所迷惑,也不像方朔那样被外界的赞誉所迷惑,而是坚持自我,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动摇。
颈联“事可告天惟自信,志期希古不遑宁”,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信念。他认为,面对世事,唯有依靠自己的内心和信仰,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他的志向在于追求古代圣贤的精神境界,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和精神境界。
尾联“华簪朱绂吾何意,乞取烟霞养性灵”,诗人表达了对官场荣华的淡漠态度。他并不在意那些象征权力和地位的装饰(华簪朱绂),而是渴望隐居山林,享受自然之美,以此来滋养自己的心灵。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严嵩对名利的超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体现了其独特的个性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