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子月到盘洲,日影长添线。
水退露溪痕,风急寒芦战。
终日倚枯藤,细看浮云变。
洲畔有圆沙,招尽云边雁。
这首诗描绘的是冬季时节,诗人身处盘洲,观察自然景象的变化。"子月到盘洲","子月"指农历十一月,点明时令,"日影长添线"暗示白昼渐短,日影拉长如丝线。"水退露溪痕",描绘了溪流在冰消雪化后露出清晰的痕迹,显示出冬日的寒冷和大地的寂静。
"风急寒芦战",通过"风急"刻画出冬季风的凛冽,"寒芦战"则以芦苇在风中摇曳的形象,生动展现了自然界的抗争与坚韧。诗人"终日倚枯藤",独自静观,"细看浮云变",表现出他的闲适与沉思。
最后两句"洲畔有圆沙,招尽云边雁",洲边的沙滩如同磁石吸引着南飞的大雁,寓言诗人对远方的期待或对归雁的羡慕,也暗含着时光流逝和人生离别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季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宋词淡雅而深沉的意境。
不详
诗人、词人。初名造,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六月到盘洲,水阁盟鸥鹭。
面面纳清风,不受人间暑。
彩舫下垂杨,深入荷花去。
浅笑擘莲蓬,去却中心苦。
廉纤小雨来,噤瘆轻寒乍。
丝竹送迎时,灯火阑珊夜。
铜壶漏故迟,银烛花频灺。
怀我独醒人,健笔方飞洒。
正月到盘洲,解冻东风至。
便有浴鸥飞,时见潜鳞起。
高柳送青来,春在长林里。
绿萼一枝梅,端是花中瑞。
五月到盘洲,照眼红巾蹙。
句引石榴裙,一唱仙翁曲。
藕步进新船,斗楫飞云速。
此际独醒难,一一金钟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