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吟竹屋因约友人明日登楚台

只许吟踪向此来,径无吟屐损苍苔。

雪明霜树清于月,人涤茶瓯瘦似梅。

古瓦旋磨成砚璞,腐桐新琢作琴材。

晓晴不管寒侵骨,儗看湘山上楚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只允许诗人的足迹来到这里,小径上没有诗鞋踩过,青苔依旧完好。
雪照亮了霜冻的树木,比月光更清澈,人品茗如梅般清瘦。
古老的瓦片经过打磨,成了砚台的原石,腐朽的梧桐新雕琢成琴的材料。
早晨的阳光不管寒冷刺骨,只想欣赏湘江边的楚台景色。

注释

只许:仅限于。
吟踪:诗人的足迹。
径:小径。
吟屐:诗人的木屐。
损:破坏。
苍苔:青苔。
雪明:雪光明亮。
霜树:霜冻的树。
清于月:比月光更清澈。
人涤:人品茗。
瘦似梅:如梅般清瘦。
古瓦:古老的瓦片。
旋磨:快速打磨。
成砚璞:成为砚台的原石。
腐桐:腐朽的梧桐。
新琢:新雕琢。
作琴材:制作成琴的材料。
晓晴:早晨的晴天。
不管:不顾。
寒侵骨:寒冷侵入骨髓。
儗看:想要观赏。
湘山:湘江边的山。
楚台:古代楚国的高台。

鉴赏

这首宋诗《雪夜吟竹屋因约友人明日登楚台》是赵希迈的作品,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竹屋中吟咏的情景,以及对与友人共游湘山楚台的期待。首句“只许吟踪向此来”,表达了诗人专注于诗歌创作,足迹仅限于竹屋之内,对这里的热爱和专注。次句“径无吟屐损苍苔”,暗示竹屋环境幽静,连行人的足迹都未曾破坏其宁静。

第三句“雪明霜树清于月”,运用比喻,形容雪后的竹树在月光下更加明亮,清冷如画,展现出冬日景色的纯净之美。第四句“人涤茶瓯瘦似梅”,诗人以茶瓯自比,形象地描绘出自己清瘦的形象,暗示了生活的简朴和心境的高洁。

第五、六句“古瓦旋磨成砚璞,腐桐新琢作琴材”,进一步描绘了竹屋的古朴和雅致,将旧物赋予新的生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欣赏。最后一句“晓晴不管寒侵骨,儗看湘山上楚台”,表达了诗人期待黎明时分,不顾寒冷,与友人一同登高望远,共享美景的豪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雪夜吟诗的孤寂与雅趣,以及对友情和自然景色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风雅情怀。

收录诗词(45)

赵希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八声甘州.竹西怀古

寒云飞万里,一番秋、一番搅离怀。

向隋堤跃马,前时柳色,今度蒿莱。

锦缆残香在否,枉被白鸥猜。

千古扬州梦,一觉庭槐。

歌吹竹西难问,拚菊边醉著,吟寄天涯。

任红楼踪迹,茅屋染苍苔。

几伤心、桥东片月,趁夜潮、流恨入秦淮。

潮回处,引西风恨,又渡江来。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沁园春.寿处州吴雨岩

持节浙东,六十年前,紫阳老师。

看粟移七郡,功深到处,棠阴一道,民尚思之。

心印亲传,雨岩来括,寅岁幸无庚子饥。

仁同视,更备存先具,仓积千斯。青州阴德天知。

只此事堪为崧岳祈。

与太夫人寿,相看华发,转中书令,长著斑衣。

岁岁梅花,樽前索笑,霜月先圆两夜规。

称觞了,报春风千里,班觐龙墀。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霜天晓角

空山木落。月淡阑干角。

相与羊裘披上,方知道、宦情薄。老来须自觉。

酒尊行处乐。疑到碧湾无路,滩声小、橹声薄。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

山行二绝(其二)

柴门寂寂傍林泉,古木阴森不染烟。

阵阵落花铺满径,呼童漫扫夕阳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