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忆山中客

山村云物外,至朔闰年愁。

独客语茅屋,樵人共白头。

驿花残楚水,烽火到交州。

欲隐裂裳帛,春来重结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山中故人的场景。首句“山村云物外”,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宁静世界,云雾缭绕的山村仿佛与世隔绝,营造出一种超脱凡俗的意境。接着,“至朔闰年愁”一句,点明了时间背景,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岁月的流逝,引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独客语茅屋,樵人共白头。”这两句通过对比独客与樵人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孤独与世态炎凉的感受。独客在简陋的茅屋中自言自语,而樵人却已两鬓斑白,岁月无情地在每个人身上留下了痕迹。这种对比不仅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也反映了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

“驿花残楚水,烽火到交州。”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荒凉与动荡。驿道上的花朵已经凋零,楚水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烽火连天,远至交州,暗示了战乱或政治动荡的背景。这些景象不仅增添了诗的悲凉氛围,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定生活的向往。

最后,“欲隐裂裳帛,春来重结裘。”表达了诗人想要逃避现实,寻找避世之地的愿望。春天到来时,他希望能重新穿上温暖的裘衣,象征着对新生活、新希望的期待。然而,这仅仅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丝幻想,现实中的困境与挑战并未因此而消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故人深切的思念、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它不仅是一首回忆与思念之作,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94)

谢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皋父,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 字:皋羽
  • 号:宋累
  • 生卒年:1249—1295

相关古诗词

怀峨眉家先生

露下湿百草,病思生积愁。

窟泉春洗屐,毡雪莫过楼。

魂梦来巴峡,衣冠老代州。

平生仗忠信,心自与身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哭广信谢公

自尔逃名姓,终丧哭水滨。

海僧疑见貌,山鬼旧为邻。

客死留衣物,囊空出告身。

他年越乡值,卖卜有斯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雨夜呈韶卿

相看陇水云,一夕几回分。

预恐今宵雨,他年独自闻。

野花同楚越,江霭杂朝曛。

不得锄芝朮,逢樵却寄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莫春感兴

天涯芳草梦,此意未应泯。

独对风烟老,虚为江海人。

渔樵分落日,樱笋过残春。

举世无知己,他生应逐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