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岩歌

君不见程公竹岩重新安,上有凤雏双羽翰,下有龙孙欲迸青琅玕。

嶙峋白璧连城价,摇动清风六月寒。

美人岁晚爱颜色,身踞虎豹凭阑干。

秖今仙游向湘浦,唯馀落月辉林峦。

调和六琯制大雅,镇压百里成伟观。

孟生泪尽不复茁,唐皇感之比二难。

江南程氏古司马,别有伊洛分派如波澜。

谁云今人不如昔,竹岩太中相应看。

仲氏外台握风纪,俨哉伯子和气端。

正公壁立几万仞,要比季子铁豸冠。

四时正气郁不改,东南秀色若可餐。

扫除炎热砺世钝,一为长歌天地宽。

呜呼竹岩不可见,见此孤标遗荫回风湍。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陆深的《竹岩歌》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竹岩的壮丽景象和深远影响。诗中通过“凤雏双羽翰”、“龙孙欲迸青琅玕”等形象,赞美了竹岩的高洁与生机。程公竹岩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其清风之冷峻与美人之爱慕形成对比,暗示其不仅自然之美,更有人文之韵。诗人感叹竹岩虽已不在,但其精神犹在,如同“落月辉林峦”,影响深远。

“调和六琯制大雅,镇压百里成伟观”表达了竹岩对于地方文化的贡献,而“孟生泪尽不复茁,唐皇感之比二难”则寓言了竹岩的影响力超越时空,令人敬仰。程氏家族的传承被比喻为“伊洛分派”的波澜壮阔,强调了其历史地位。

诗中还提及了多位与竹岩相关的人物,如“仲氏外台握风纪”和“正公壁立几万仞”,他们象征着竹岩精神的延续和坚韧。最后,诗人以“四时正气郁不改,东南秀色若可餐”赞美竹岩的永恒魅力,希望它能激励世人,扫除炎热,砺世钝,使天地开阔。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优美,通过对竹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敬畏,以及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收录诗词(1452)

陆深(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岩歌

君不见昆山产玉高嶙峋,当年一片称绝伦。

迩来几千载,元气酝藉含至淳。

乃有参天卓地壁立之西岩,窅窱洞府栖仙真。

春色桃花误流水,秋清桂树当月轮。

紫芝瑶草满下界,祥虹瑞霭往往早暮相鲜新。

箕山将让许,武陵聊避秦。

远观田变海,昔传岳降神。

自如先生古柱史,甲第华堂住其趾。

少年风彩真玉人,陆家兄弟安足齿。

满门忠孝世所希,江南数作鸣珂里。

状元宰相应黑头,季弟今为天下士。

大儿文学早作畿辅师,直言忠谏丹青里。

小儿颖异似杨修,已署门生拜天子。

有孙行年十六七,一举乡书众中起。

珊瑚与珠树,过眼纷可喜。

先生况是真仙才,酒尊常对昆山开。

消除日月归棋局,舒卷丝纶有钓台。

屦杖登山疾于驾,有时临海望蓬莱。

玉耶人耶两难辨,但见秋容秀色远与鸾鹤相徘徊。

五千道德閒常诵,三度蟠桃手自栽。

只今七十逢初度,刚是浮生第一回。

山中好风日,天末负趋陪。

短篇遥当长年颂,愿借澄湖作寿杯。

参天卓地之西岩,永与朱颜黑发相追随。

形式: 古风

题画

春风花柳溪桥路,剩有韶华管送迎。

隔岸青山千尺起,闻歌多少别离情。

此图点染还清润,似是钱塘戴文进。

张公好画如有神,高筑金台同买骏。

内庭多暇日正长,湘帘半捲当华堂。

时时拂拭见古意,欲效丹青比梦良。

形式: 古风

雨中汎舟闻座客琵琶

兰舟急雨横银塘,水芳沙鸟滋暮凉。

烟云弥望接蜃气,楼阁失地含龙光。

于时披襟坐盘薄,爱听潇淅鸣舷艎。

座中有客偏好事,独把琵琶临醉乡。

一拢一撚有古意,欲弹未弹先断肠。

四弦嘈嘈乍入手,似与风雨随低昂。

曾传青衫泣司马,岂是紫塞啼王嫱。

孤臣忠愤重离别,壮士感激多慨慷。

鹍弦铁拨世希有,此曲杳眇尤难当。

谁裁无价紫桫椤,乃有双盘金凤凰。

我生两耳才具足,妙解那得如中郎。

老怀政尔苦冰炭,试遣陶写凭消详。

须臾返棹更东下,云物一空江水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可泉图

我识可泉三十年,今朝为赋可泉篇。

秦川蜀川浑漫尔,相忆相逢俱偶然。

君家去天才尺咫,云树苍苍万山里。

羲昊曾留画卦文,陆郎未试煎茶水。

当年妙小富文章,春日承恩上玉堂。

客过每劳占剑气,人传从此破天荒。

一朝汨没青山下,印月行风倍潇洒。

遥从西郡梦三刀,又向南台骑五马。

皖城东下是苏州,银色流璃万顷秋。

匡庐天外飞犹落,杨子江心泥不流。

济南突地七十二,钱塘江头水西寺。

还将词翰旧风流,总属参知新政事。

一夜秋期梦故乡,某山某水暂徜徉。

如流车马来阿曲,似水门庭复晋阳。

晋阳相看吾已老,开图宛听泉声好。

白练横拖万里长,银河倒挽三山小。

溶溶漾漾更逶迤,东流终向凤凰池。

聊从汉使乘秋日,正是商岩大旱时。

满地苍生望霖雨,天瓢一滴何如此。

由来邹孟达逢原,安用蒙庄齐物理。

谁云嶓冢不胜舟,谁谓昆崙最上头。

请看逝者无昏旦,化作江河入海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