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似公登妙高台有怀同社三子之作李伯襄太史先有和章兼为我辈订出世之业时余方禅诵谢客感太史之言聊赋此谢并答二子

浮沉休自转相猜,客有停杯想渡杯。

火宅正将乘鹿去,海潮初听妙音来。

云含药草三春长,座拥莲花四色开。

久矣定来心似水,愿从开士誓金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清雅的文风,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佛教以及友情的深刻思考。首先,“浮沉休自转相猜”一句,诗人以“浮沉”比喻人生的起伏不定,劝诫人们不要因外界的波动而自我猜疑,体现了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接着,“客有停杯想渡杯”描绘了饮酒之人暂时停下酒杯,似乎在思考如何继续前行的画面,寓意人在面对生活选择时的犹豫与深思。这一句巧妙地将饮酒与人生抉择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火宅正将乘鹿去,海潮初听妙音来”两句,运用了佛教中的“火宅”和“鹿”、“海潮”与“妙音”的意象,表达了对佛法的向往和对解脱的渴望。“火宅”象征着世俗生活的苦难,“鹿”则代表了寻求解脱的心灵,“海潮”与“妙音”则预示着佛法的智慧和慈悲。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也寄托了其对精神超越的向往。

“云含药草三春长,座拥莲花四色开”描绘了一幅自然界的美好景象,云中蕴含着生长的药草,莲花在座中绽放出四种颜色,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多样性,同时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和谐。

“久矣定来心似水,愿从开士誓金台”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长久以来内心的平静如同流水,愿意跟随高僧立下誓言,投身于佛法修行之中。这不仅是对自己内心的描述,也是对佛教信仰的坚定承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佛教以及友情的独到见解,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463)

伍瑞隆(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月夜酌溪上三首席上赋(其一)

漫倚清歌拾紫薇,相随南陌弄晴晖。

聊人秋色凉非雨,入座蟾光清满衣。

溪水夜寒风自咽,枫林霜动叶初飞。

从知诸子多幽思,不醉良宵怅不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月夜酌溪上三首席上赋(其二)

碧空如水露初漙,羸得尊前几夕欢。

鼻似玉壶冰濯出,梦悬珠树鹤飞寒。

良宵岂合书空过,好月偏宜半醉看。

幽事只今无不可,未愁天际御风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月夜酌溪上三首席上赋(其三)

二更灵籁起烟萝,高会何妨尽叵罗。

肝胆惬时兰气合,芰荷深处玉人多。

尊开北海还招客,兴极南楼漫放歌。

不是因君拚一醉,白云明月奈秋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秋夜登郡城楼

萧萧秋气吹长缨,独立缥缈之层城。

掌中珠色月俱朗,匣里刀环风自鸣。

遥天鼓角有馀急,清夜琅璈何处声。

凭高感极醉不得,却倚苍茫看玉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