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题为《夜话春草堂限韵(其三)》。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诗中“陶令情非冶,广平赋偶纤”两句,以陶渊明和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真挚、文笔细腻的追求。陶令,即陶渊明,以其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情怀著称;广平赋,指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以细腻的情感描绘见长。这两句诗,既是对古代文人风范的致敬,也是诗人自我情感与文风的期许。
“鸾台朝洗砚,春草夜收奁”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时分,面对书案,洗去墨迹,准备新的创作;夜晚,又在春草的陪伴下,整理文具,继续文思。这一场景充满了诗意,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投入。
“倦翮犹思猎,村眉也效尖”则以“倦翮”比喻诗人虽感疲惫,但依然渴望创作,如同疲倦的鸟儿仍向往飞翔;“村眉”则可能象征着乡村的质朴与简单,而“效尖”则暗示着诗人试图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精致与细腻的元素。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的创作热情,也反映了他对作品品质的追求。
“白发伴毛颖,溷上亦时拈”最后两句,以“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和创作生涯的漫长,“毛颖”则是毛笔的别称,这里借指诗人的创作工具。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即使年华老去,仍然不放弃创作,随时拿起笔来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的画面。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袁宏道对文学艺术的深情厚意,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自然以及时间流转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