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好问赴春官

君文空桑恊宫徵,我文凡器不悦耳。

早随举子踏槐花,曲江走马秋风里。

院门鱼钥晨未开,白袍鹄立三十士。

风檐落笔誇先成,食叶老蚕春乍起。

樗莆三叫不作卢,白首读书犹未已。

两河草动持干戈,圭星无光作者死。

五门下诏蒐遗村,四月文场酣战蚁。

先生有志复先登,软裘快马入居庸,得意看花丽春市。

上林赋就气凌云,我亦明年献天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贝琼所作的《送王好问赴春官》,通过描绘王好问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展现了古代学子为追求功名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

首句“君文空桑恊宫徵,我文凡器不悦耳”以对比手法,表达了对王好问才华的肯定和对自己作品的谦逊态度。接着,“早随举子踏槐花,曲江走马秋风里”描绘了王好问早年跟随众多举子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景,以及在秋风中策马疾行的景象,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院门鱼钥晨未开,白袍鹄立三十士”则刻画了考试前清晨的紧张氛围,考生们身穿白色袍服,静静地等待着大门开启,三十位考生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气氛。

“风檐落笔誇先成,食叶老蚕春乍起”通过比喻,赞美了王好问在考试中迅速完成试卷的才能,如同老蚕在春天开始吐丝一样,展现出其才华横溢的一面。

“樗莆三叫不作卢,白首读书犹未已”以樗蒲(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为喻,表达了王好问即使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败,也依然坚持读书不辍的决心,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品质。

“两河草动持干戈,圭星无光作者死”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以及科举考试对于个人命运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王好问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的美好祝愿。

“五门下诏蒐遗村,四月文场酣战蚁”描绘了科举考试的激烈竞争场面,考生们如同蚂蚁般在考场内奋力拼搏,寻找机会脱颖而出。

“先生有志复先登,软裘快马入居庸,得意看花丽春市”赞扬了王好问最终成功中榜,意气风发地骑着骏马进入居庸关,享受着春天花开的美景,象征着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最后,“上林赋就气凌云,我亦明年献天子”表达了诗人对王好问成就的祝贺,并预祝自己来年也能像他一样取得辉煌的成绩,献身于国家。

整首诗通过对王好问参加科举考试过程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学子为追求功名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也蕴含了对友情、理想与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587)

贝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文从周入京师

文郎气如虹,北上何匆匆。

重经九折坂,复览百步洪。

日月回地底,山河极云中。

有书一万言,欲献明光宫。

蚩尤触山折天柱,百川乱流赤子苦。

龙骧未见下益州,虎旅犹闻驻灵武。

草白风骚骚,跋涉无乃劳。

骅骝识骏骨,鸑鷟非凡毛。

临岐更酌酒,飞雪落征袍。

何以致缒绻,绵带昆吾刀。

形式: 古风

张静婉采莲曲

妾长平康里,能舞复能歌。

髻斜梳堕马,眉浅约弯蛾。

陌上游人顾,日前侯客过。

涂黄初拜月,拾翠欲凌波。

已知一身重,不受千金唤。

十五事秋娘,十六归羊侃。

愿妾比双莲,为君朝暮鲜。

君能重妾绸缪意,别起高楼大道边。

春乘油壁香车出,夜入流苏甲帐眠。

高楼下俯平湖阔,照妾浓妆并淡抹。

五月平湖水正深,荡舟相逐起双禽。

莫学藕丝容易绝,试将莲子托同心。

形式: 古风

出塞曲

七星昱昱大将旗,猛士百万皆熊罴。

迢迢远出雁门塞,汉虏相见还相持。

军中无粮杀牛马,夜得降人知众寡。

天山月黑潜度兵,飞箭著人如雨下。

捷书明日报甘泉,死者白骨归何年。

春风草绿秋风白,魂魄为君长守边。

五岳为城海为堑,天下人当亲弓剑。

形式: 古风

野中吟

野中古墓何累累,子孙已绝傍人悲。

送车百两喧鼓吹,却忆出祖东门时。

墓前青青春草没,墓下纵横狐兔穴。

昔年已见野人耕,今年复见邻人发。

千年髑髅出黄土,翁仲无言泣寒雨。

何时故物总成灰,犹有玉钗留半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