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子.丁卯重九,用屯田远岸收残雨体

晚树留暄景。一天秋色催成暝。

戏马台高人不见,想郊原如镜。

正渺渺飞鸿,远带斜阳影。环蓟门、几点烟螺净。

怕庾公尘污,吹帽西风偏劲。残蠹诗囊冷。

每逢佳节怜清兴。莼梦鲈思空作计,也商量难定。

更入市荆高,酒伴无多剩。簪倦萸、白发还羞整。

听画角城头,醉归月斜窥径。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深秋傍晚的景色,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怀旧之情。词人通过晚树、秋色、戏马台、飞鸿、斜阳、烟螺、酒伴等意象,构建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寂寥的画面。

首先,“晚树留暄景。一天秋色催成暝。”这两句描绘了夕阳余晖在傍晚时分洒在树梢上,给秋日的天空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但同时也预示着夜幕即将降临。这里运用了“催”字,生动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接着,“戏马台高人不见,想郊原如镜。”戏马台是古代的军事训练场,此处借以象征历史的痕迹。词人想象着曾经热闹非凡的场景如今已无人踏足,只有广阔的郊原如同明镜一般,映照出历史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

“正渺渺飞鸿,远带斜阳影。”飞鸿远去,留下长长的影子,与斜阳相伴,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也暗含了词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环蓟门、几点烟螺净。”蓟门是古代边防要塞,这里的“烟螺净”可能是指远处山峰上的烟雾缭绕,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词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怕庾公尘污,吹帽西风偏劲。”庾公是东晋名将,此处借以比喻词人担心自己的才华和志向被世俗的尘埃所掩盖,被强劲的西风吹散。这反映了词人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内心的挣扎和忧虑。

“残蠹诗囊冷。每逢佳节怜清兴。”诗囊代表着词人的创作热情和才华,但如今却因岁月的侵蚀而显得冷落。佳节之际,词人更加怀念那份清雅的兴致,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眷恋。

“更入市荆高,酒伴无多剩。”荆高是战国时期的刺客,这里可能象征着词人想要在市井中寻找知音,但发现能与之共饮畅谈的人已经不多。这反映了词人在社会中的孤独感和对真挚友谊的渴望。

最后,“簪倦萸、白发还羞整。听画角城头,醉归月斜窥径。”词人形容自己鬓发斑白,不再年轻,但仍带着些许羞涩地整理着头饰,听着城头传来的画角声(古代军队的号角),在月光斜照下醉归,仿佛在寻找心灵的慰藉。这一场景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怀旧情怀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词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营造了一个既美丽又略带忧郁的艺术世界,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的深度。

收录诗词(516)

夏孙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后春愁曲

六年成都擅豪华,黄金买断城中花。

醉狂戏作春愁曲,素屏纨扇传千家。

当时说愁如梦寐,眼底何曾有愁事。

朱颜忽去白发生,真堕愁城出无计。

世间万事元悠悠,此身长短归山丘。

闭门坚坐愈生愁,未死且复秉烛游。

形式: 古风

春游绝句

一百五日春郊行,三十六溪春水生。

千秋观里逢急雨,射的峰前看晚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南省宿直二首(其二)

颓然静对北窗灯,识字农夫有发僧。

但遣奚奴持古锦,何须侍史护青绫。

尘埃奔走无由息,疾病侵陵不自胜。

犹喜眼中多壮观,时看云海化鲲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