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迥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淡泊名利、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开篇"蒙以正,德而隐"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品德能够内敛不露,不张扬个人的善行。"专于静,遁于遁"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愿意退隐世俗之外。
接下来的"无是无非无所求,无名无迹无诸闷"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是非、淡泊功名的心境。诗人不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也不为世人的看法而困惑,保持着一颗清净之心。
最后两句"愚自书绅用此言,深心更与何人论"则表明了诗人对这番生活态度的坚守,并且认为这种内在的宁静和淡泊是难以与他人深入探讨的,只能自己在心中体悟。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清净自守的生活理念,是诗人个人精神世界的一次抒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