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港道中

兀兀乘肩舆,西风掠老鬓。

云冻山色暝,水寒江声近。

篱根盈尺雪,晴释才及寸。

人事日相酬,客路岁将尽。

急归掩柴门,地炉拨馀烬。

形式: 古风

翻译

独自坐着肩舆出行,西风吹过,使我白发更显苍老。
云层凝固,山色昏暗,江水寒冷,江声清晰可闻。
篱笆根部积雪厚实,阳光穿透,只融化了一寸左右。
每日的人事应酬繁多,旅人之路即将走到年终。
急于回家,关上柴门,围着火炉拨弄余烬取暖。

注释

兀兀:形容孤独或忙碌的样子。
肩舆: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类似轿子。
掠:快速拂过。
老鬓:斑白的头发。
云冻:形容云层凝重如冰。
暝:昏暗。
水寒:水冷。
江声近:江水的声音清晰可听见。
盈尺:满一尺。
晴释:晴天融化。
才及寸:仅仅融化了一寸。
人事:人间世事。
相酬:相互应对,交往。
客路:旅途。
岁将尽:一年将要结束。
急归:急忙回家。
柴门:简陋的木门。
地炉:在地上放置的炉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坐简陋的肩舆在申港道中的所见所感。"兀兀乘肩舆"写出了旅途的艰辛和诗人的孤寂,"西风掠老鬓"则流露出岁月催人老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云冻山色暝,水寒江声近",描绘出冬日山水的苍茫与寂静,江水的声音显得尤为清晰,增添了旅途的凄清氛围。

"篱根盈尺雪,晴释才及寸"细致刻画了雪景,虽然积雪深厚,但阳光穿透云层,只融化了一小部分,形成鲜明对比,寓示着希望与严冬的斗争。"人事日相酬,客路岁将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旅途劳顿的无奈,以及对新年的临近感到的紧迫。

最后两句"急归掩柴门,地炉拨馀烬",诗人急于回家的心情跃然纸上,他想要回到温暖的家中,围着火炉取暖,结束这漫长的一年。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宋末元初文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立冬

旱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犹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舂。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形式: 五言律诗

同善之仲实无逸共赋雪中香亭

冷云低压翠禽巢,碎玉玲珑不耐敲。

蜂蝶迟来探芳信,暖风已逼杏花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肴]韵

次舍弟忠过思南望乡崖韵

五溪风倍共云山,王化渐摩古所难。

綵服洞氓双脚健,离鞍使者赤心殚。

望乡崖峻云飞白,镇远溪深瘴草斑。

自是成名须努力,男儿休恐不生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有感

六月南风盛,秋意虽未多。

长养会有极,摇落将如何。

高槐鸣衰蝉,况乃蒲与荷。

一老坐太息,群儿笑且歌。

笑歌恐未终,岁月已蹉跎。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