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松图为马侍御作(其一)

三天嘉树俨成行,下接枌榆即故乡。

远势不随双涧尽,层阴并落二峰长。

叶栖金掌仙人露,干挺乌台御史霜。

孔雀东飞烦再顾,欲从威凤托清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九里松图的壮丽景象,以松树为载体,寓含深意。首句“三天嘉树俨成行”,以“俨”字描绘松树排列整齐,仿佛是天庭之上的佳木,展现出松树的庄重与高雅。接着,“下接枌榆即故乡”,将松树与枌榆相连,暗示松树不仅是眼前的景致,也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家乡象征。

“远势不随双涧尽,层阴并落二峰长”,这两句通过对比双涧的尽头与松树的层阴,以及二峰的延伸,展现了松树坚韧不拔、超越自然限制的精神。松树不仅在视觉上延伸至远方,更在精神上超越了有限的界限,象征着永恒与不朽。

“叶栖金掌仙人露,干挺乌台御史霜”,这里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叶栖金掌,意味着松叶如同仙人的手,承载着珍贵的露水,既体现了松树的生机勃勃,也暗喻了其超凡脱俗的品质。干挺乌台,以松树的枝干比作御史的刚正不阿,象征着坚守正义、不畏强权的精神。

最后,“孔雀东飞烦再顾,欲从威凤托清光”,以孔雀东飞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孔雀作为高贵的象征,再次回顾松树,寓意着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像松树一样,成为引领时代风向的标志,寄托着对高尚人格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九里松图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九里松图为马侍御作(其二)

武林佳气日萧萧,夹道长松入望遥。

黛色总疑天目雨,寒声不辨浙江潮。

含凄风自枯鳞起,倒影云随偃盖飘。

非值有心同竹箭,悬萝争敢附高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赠李封君兼讯长君进士

五陵群少各贤豪,客有能诗调独高。

受业不随秦博士,为文无害汉功曹。

十年我辈惭龙卧,万里君家起凤毛。

江左衣冠堪此地,美名如昨照同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高光州孤山精舍

白云不散一山孤,地主人称楚大夫。

老作西陵诗社长,可携南部酒家胡。

囊馀太古双龙剑,壁有行春五马图。

汝颍过逢遗事在,高阳似此聚星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荅龚茂才

中原相望两漫漫,傲吏重弹柱后冠。

不尽青云东岳气,飞来白雪大江寒。

人今雨别千年事,君自风流二仲看。

若问严陵滩上月,小清河北照渔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