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

鳣鲟不容池,鸿鹄常畏网。

全真贵远到,先觉每独往。

绮皓遗泰忧,季鹰乐吴壤。

知几效来世,前识妙难赏。

勿谓鸟兽群,高山适予仰。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鉴赏

这首诗《招隐》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对比不同生物的生活状态与选择,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超越。

“鳣鲟不容池,鸿鹄常畏网。” 鳮鲟鱼无法在小池塘中生存,鸿鹄(大雁)常常担心被渔网捕获。这两句以自然界的生物为例,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的生存困境,暗示着人类社会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束缚与限制。

“全真贵远到,先觉每独往。” 这两句赞美那些追求真理、洞察先机的人,他们愿意远离尘嚣,独自探索未知。这里的“全真”可能指的是道德上的完善,而“先觉”则指具有超前意识或先见之明的人。

“绮皓遗泰忧,季鹰乐吴壤。” “绮皓”和“季鹰”分别引用了古代两位隐士的故事,绮皓(即绮里季)放弃了富贵荣华,选择了隐居;季鹰(即张翰)因思念家乡美味而辞官归隐。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生活的价值和吸引力。

“知几效来世,前识妙难赏。” 这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预见和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诗人认为,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够预见到未来,这种智慧是难以估量的。

“勿谓鸟兽群,高山适予仰。” 最后两句以鸟兽为喻,指出即使是低等生物也有其生存之道,而人应该像仰望高山一样,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深远的智慧。这里蕴含着对自由、独立和高尚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越世俗束缚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智慧、道德和未来预见性的重视。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反招隐

伊尹乐尧舜,伯夷傲姬周。

颜生一箪瓢,陋巷亦自休。

岂不困寂寞,时俗非所谋。

脱身洒泥滓,缅与前人游。

嗟哉波上凫,徒为信沈浮。

鸿鹄假长风,不能占渠沟。

晞羽扶桑阿,刷翼沧海流。

世途既超邈,矰缴何足愁。

所以狂接舆,肆歌悟东丘。

触时怀慷慨,视世悲蜉蝣。

哲人有先觉,达者无近忧。

绮皓吾所师,绪言起长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郡斋燕居寄海陵道粹仪真景休高邮不疑三太守学士

尚容耻玩世,畏景希就阴。

一麾谐微愿,千里非遐心。

平生志江海,寤寐在山林。

及此吏如隐,始知古犹今。

鷾鸸避落实,蜎蠉安蹄涔。

但恐得已多,尚非力可任。

诸公蓬莱秀,夙昔交契深。

击柝声相闻,照邻光四临。

清浊泾以渭,离合商与参。

愿言三秋思,毋閟金玉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新作凉轩会张拱辰至

张翁垂白须,扶病过我庐。

向无俗客至,适慰幽人居。

酌此瓢中泉,振兹架上书。

虽无德与汝,会有歌起予。

欲识消长情,愿君讲盈虚。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发桑乾河

四牡怀靡及,侵旦肃征騑。

凝霜被野草,四顾人迹稀。

水流日边去,雁向江南飞。

我行亦已久,羸马声正悲。

览物岁华逝,抚事壮心违。

岂伊越乡感,乃复泪沾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