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边陲万里注恩波,宇宙群芳洽凯歌。
右地名王争解辫,远方戎垒尽投戈。
烟尘永息三秋戍,瑞气遥清九折河。
共遇圣明千载运,更观俗阜与时和。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胜利后的景象,充满了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开篇“边陲万里注恩波,宇宙群芳洽凯歌”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边疆地区因军事胜利而得到安宁,万物得以繁盛,人民庆祝胜利的热烈场面。“右地名王争解辫,远方戎垒尽投戈”两句,则描写了各路英雄好汉为了国家的安全和统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共同抗敌,直至最后取得胜利。"烟尘永息三秋戍,瑞气遥清九折河"两句,形象地表达了战争结束后边疆地区的宁静与祥瑞景象。
诗人通过“共遇圣明千载运,更观俗阜与时和”两句,表达了对统治者智慧和国家长久繁荣的期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于时代和谐、民众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辽阔,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胸襟和才华,是一首集庆功、颂圣德、歌颂国泰民安为一体的优秀边塞战事诗。
不详
唐朝宰相,义成军节度使崔元略之子。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历任荆南掌书记、左拾遗、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等职。罢相改任淮南节度使,兼检校司徒,进爵魏国公,唐宣宗在赴任时亲自送行并赋诗一首表示对他执政七年成绩的认可,咸通年间,改任荆南节度使,并在就任后平定了庞勋的起义,最后死于任上
优闲表政清,林薄赏秋成。
江上悬晓月,往来亏复盈。
天云抗真意,郡阁晦高名。
坐啸应无欲,宁辜济物情。
一年始有一年春,百岁曾无百岁人。
能向花前几回醉,十千沽酒莫辞贫。
二年不到宋家东,阿母深居僻巷中。
含泪向人羞不语,琵琶弦断倚屏风。
日暮迎来香閤中,百年心事一宵同。
寒鸡鼓翼纱窗外,已觉恩情逐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