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河上修桥(其三)

眼底关山忆旧游,滔滔河汉自东流。

星槎不觉来天上,铁锁那能护石头。

顾我已嫌题柱晚,喜君正是济川秋。

酒閒豪气谁堪共,一醉千金价不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金末元初诗人李俊民所作的《和河上修桥(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当前时局的洞察与期待。

首联“眼底关山忆旧游,滔滔河汉自东流”,以“关山”、“河汉”为意象,既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暗喻了人生的旅途与历史的长河。诗人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往昔游历的山川,而那奔腾不息的银河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永恒。

颔联“星槎不觉来天上,铁锁那能护石头”,运用了浪漫的想象与对比的手法。星槎,即传说中的仙舟,这里比喻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铁锁,象征着现实的束缚与阻隔。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颈联“顾我已嫌题柱晚,喜君正是济川秋”,转而表达对友人或后辈的期许与鼓励。诗人自谦“题柱晚”,意指自己未能早年成就一番事业,而对“济川秋”的赞美,则寄寓了对友人正值壮年、有能力实现抱负的美好祝愿。

尾联“酒闲豪气谁堪共,一醉千金价不酬”,在轻松的氛围中透露出诗人对友情与豪情的珍视。即使在饮酒闲谈之时,也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那份豪迈与激情。最后,诗人以“一醉千金价不酬”收尾,形象地表达了对友情价值的肯定,即便付出再多,也无法衡量其珍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和河上修桥(其四)

落魄天涯颇倦游,片帆归去得安流。

几年无事誇犀首,一旦封侯看虎头。

飞将正当南渡日,拾遗还是北征秋。

龙钟不称凌烟像,只有山林志可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壬寅九日同史正之刘济之君祥仲宽姚子昂东城小酌寄锦堂王君玉(其一)

长天一色雁行斜,雨过南山气势加。

懒后不冠羞白发,兴来无酒负黄花。

何人见忆闲陶令,有客徒嘲老孟嘉。

秋景满前宜共赏,未应件件属诗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壬寅九日同史正之刘济之君祥仲宽姚子昂东城小酌寄锦堂王君玉(其二)

兴来落笔任横斜,坐上朋樽续续加。

貌似叶红皆被酒,头如雪白也簪花。

金风渐急秋将暮,玉树相依客尽嘉。

酩酊入城扶不去,临街下马是谁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随州长官张鹏举暨

寂寥秋思梗吟怀,几度柴门鹊噪开。

一话胜看江表传,百书不及陇头梅。

马催行色日边去,雁送归程天际来。

万里龙庭莫辞远,中原事业望人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