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金山

山南山北江水流,半空金碧随云浮。

我来仍值风日好,十月未寒如晚秋。

山僧引客寻苍翠,历尽参差到平地。

万里风来拂骨清,却忆人间如梦寐。

夜深无风月入扉,相对老人如槁枝。

流水与天争入海,共笑此心谁得知。

下山却向中?望,番忆当时在屏幛。

老母思儿且欲归,回首云峰已天上。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南山北江水长流,半空中金碧辉煌映云游。
我来访时正值好天气,十月里还未感到深秋凉意。
山中僧人领我找绿色苍翠,曲曲折折直到平坦之地。
万里风吹过,清凉直透骨髓,让我想起人间如梦幻般。
深夜静寂,月光洒入门扉,我们相对如枯木一般。
流水与天竞相奔流入海,共笑这颗心事谁能理解。
下山回望中庭,又忆起当初屏风后的时光。
老母亲思念儿子,盼归心切,回头只见云峰已在天边。

注释

山南山北:山的南北两侧。
金碧:形容色彩鲜艳。
随云浮:随着云彩飘动。
风日好:天气晴朗。
十月:农历十月。
晚秋:秋季后期。
山僧:山中的僧侣。
苍翠:青翠的颜色。
参差:高低不齐。
万里风:广阔的风。
拂骨清:吹过肌肤带来清凉。
如梦寐:如同梦境。
扉:门扉。
如槁枝:像枯树枝一样。
共笑:一同欢笑。
老母:母亲。
归:回家。
云峰:云雾缭绕的山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秦观在金山的所见所感。首句“山南山北江水流”,以山水相间的景象开篇,展现出流动的江水和连绵的山峦。接着,“半空金碧随云浮”描绘出阳光照耀下的金山,色彩斑斓,仿佛漂浮在云端。

诗人感叹“我来仍值风日好”,表达了对当前天气的欣赏,尽管已是十月,但气候宜人,如同晚秋。随后,他跟随山僧游历,穿过高低起伏的山势,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宁静。“万里风来拂骨清”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爽之感,诗人不禁想起尘世如梦。

夜晚,静谧的月光洒入门扉,诗人与山僧相对,心境如枯木一般淡泊。流水与天竞逐入海,象征着诗人追求精神归宿的决心。最后,诗人下山回望,感慨万分,想起当初的景致,母亲的思念让他想要归乡,而此时回头,云峰已在高远的天际。

整首诗通过描绘金山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深眷恋。秦观的笔触细腻,情感真挚,使读者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宿乾明方丈

漫天白雪无端现,佛室夜艾乌更啼。

相逢解颐足自慰,勿语俗子念心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寄李端叔编修

旗亭解手屡冬春,闻道归来白发新。

马革裹尸心未艾,金龟换酒气方震。

梦魂偷绕边城月,道从公穿禁路尘。

知有新编号横槊,为凭东使寄淮滨。

形式: 七言律诗

寄陈季常

一钩五十犗,始具任公钓。

揭竿趣灌渎,与尔不同调。

先生本西蜀,侠气见英妙。

哀怜世间儿,细黠似黄鹞。

侍童双擢玉,鬓发光可照。

骏马锦障泥,相随穷海峤。

平生携手好,十七登廊庙。

小生相吏耶,徒枉尺书召。

暮年更折节,学佛得心要。

鬻马放阿樊,幅巾对沉燎。

泠泠屋外泉,兀兀原头烧。

欲知山中乐,万古同一笑。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寄莼姜法鱼糟蟹

鲜鲫经年渍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

后春莼茁滑于酥,先社姜芽肥胜肉。

凫卵累累何足道,饤饾盘餐亦时欲。

淮南风俗事瓶罂,方法相传为旨蓄。

鱼鱐蜃醢荐笾豆,山蔌溪毛例蒙录。

辄送行庖当击鲜,泽居备礼无麋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