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舜举四慕诗

子晰有高志,悠然舞雩春。

接舆谅非狂,行歌归隐沦。

周也实旷士,天地视一身。

去之千载下,渊明亦其人。

归来北窗里,势屈道自伸。

仕止固有时,四子乃不泯。

九原如可作,执鞭良所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赵孟頫创作,名为《次韵舜举四慕诗》。诗中描绘了四位古代贤士的高尚情操与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比与联想,展现了他们对自由与真理的追求。

首句“子晰有高志,悠然舞雩春”描绘了一位名叫子晰的贤士,他心怀高远的理想,在春天的舞雩台旁悠然自得地生活,暗示着他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

接着,“接舆谅非狂,行歌归隐沦”提到接舆,这位历史上的隐士并非真正的疯狂,而是以放歌的方式表达对世俗的不满,最终选择归隐山林,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周也实旷士,天地视一身”赞扬了周公,认为他是真正的旷达之人,将天地视为自己的身体,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理解与融合。

“去之千载下,渊明亦其人”将陶渊明与前面提到的三位贤士并列,表示他们都具有相似的精神品质,即在尘世中保持独立人格,追求心灵的自由与真我。

“归来北窗里,势屈道自伸”描述了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即使在物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他的道德与精神依然得以伸展与彰显。

“仕止固有时,四子乃不泯”指出仕途与隐居都有其适宜的时间,这四位贤士虽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但他们的精神与影响却永存不灭。

最后,“九原如可作,执鞭良所欣”表达了对这些贤士的敬仰之情,如果他们能复活,愿意为他们效劳,进一步强调了对他们高尚品格的推崇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四位古代贤士的赞美与追忆,展现了对自由、真理与高尚人格的深刻思考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与追求。

收录诗词(549)

赵孟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字:子昂
  • 号:松雪
  • 籍贯:松雪道
  • 生卒年:1254—1322

相关古诗词

春思

春柳黄如鹅,春风扬绿波。

美人在何许,忽若阻山阿。

攀条弄白日,常恐岁蹉跎。

怀思郁不舒,佳期将奈何。

良辰难骤得,临风空浩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杂诗

四时更代谢,物化常随之。

春华曾几何,岁月忽如兹。

严风动高林,百草具巳萎。

人生况有役,忧患乃其宜。

弃捐勿复念,出入由化机。

安得松乔术,邈与世相违。

形式: 古风

廉山晓行

曳杖行墟曲,苍茫晓色分。

凝霜被原隰,葛屦非昔闻。

新松夹道周,宿草冒高坟。

日月迭而逝,死生安足云。

轻舟沿寒流,怅望廉山云。

世固不可辟,斯人本同群。

缅焉心如结,咏言著斯文。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奉和本斋先生首夏即事

天道虽不言,坐觉四时行。

蔼蔼庭前阴,烨烨枝上荣。

閒居有真趣,曲肱寄馀情。

仰视浮云翔,俯聆时鸟鸣。

道胜心自怡,松乔可齐龄。

惜哉无旨酒,为公称兕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