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乙未中秋同诸北客玩月于颍州之南楼

轻云暮卷,望澄空如水,千里一碧。

菱镜冰悬,桂轮玉碾,喜见中原秋色。

老蟾炯炯无翳,阅尽尘寰今昔。

堪恨处,度霓裳曾到,长生宫阙。坐客。休叹息。

看此清光,天岂限南北。

便好乘风,为持玉斧,修取山河如一。

西湖旧时花草,会遣孀娥重识。

从今去,举太平玩事,长如今夕。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翻译

傍晚轻云散去,天空清澈如水,千里大地一片碧绿。
如同镜子般的冰晶悬挂,明亮的月亮像玉轮滚动,欣喜地见到中原秋天的景色。
那明亮的老蟾蜍没有遮挡,见证了世间古今变迁。
令人遗憾的是,曾经的霓裳羽衣曾到达过长生宫殿。宾客们,不必叹息。
欣赏这清冷的月光,天地间的界限岂能限制在南北之间。
此刻正是乘风而行的好时机,我将手持玉斧,修复山水统一。
西湖往日的花草,定会让孤独的嫦娥重新认识。
从今以后,让我们共同享受太平盛世的乐趣,就像今晚一样永恒。

注释

轻云:傍晚的云彩。
澄空如水:清澈如水的天空。
菱镜:比喻冰晶的月亮。
桂轮:指明亮的月亮。
老蟾:指明亮的月亮。
尘寰:人间,世间。
霓裳:古代华丽的服装,此处可能象征过往的繁华。
长生宫阙: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地。
坐客:在座的宾客。
乘风:借风而行,象征自由或理想。
玉斧:神话中修整天地的工具,象征力量或决心。
西湖:著名的湖泊,此处可能象征过去的美好记忆。
孀娥:嫦娥,寂寞的月宫仙女。
太平:社会安定,繁荣昌盛。
玩事:娱乐之事,享受生活。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中秋赏月的画面。"轻云暮卷,望澄空如水,千里一碧",开篇即以壮丽景色勾勒出广阔天际,云卷西去,清澈的天空宛如清水,一片碧绿,给人以深远之感。接着"菱镜冰悬,桂轮玉碾,喜见中原秋色",月亮如同悬挂在天边的菱形镜子,桂花飘香,伴随着月光显得更加清新,诗人对这中原之秋的景色感到欣慰。

"老蟾炯炯无翳,阅尽尘寰今昔"一句,则以月亮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蟾指的是月亮,炯炯有光芒四射之意,无翳则是没有阴霾,意味着月亮明净;阅尽尘寰今昔,是说诗人在这清澈的月光下,思考过往和现在的世事。

"堪恨处,度霓裳曾到,长生宫阙。坐客。休叹息",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诗人在座位上,告诫自己不要叹息,要珍惜眼前的美好。

"看此清光,天岂限南北",则是说这般明净的月光,不分南北,是自然界中普遍的美景。接着"便好乘风,为持玉斧,修取山河如一",诗人提出要乘着这份清风,将大自然中的山河美景都纳入自己的胸怀。

最后两句"西湖旧时花草,会遣孀娥重识。从今去,举太平玩事,长如今夕",则是说西湖的往昔风光,让人回忆起那些美好的瞬间。诗人希望从此以后,每一次的欢乐时光都能像今天这般永恒。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历史变迁时保持珍惜当下的态度。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朝中措(其一)用八窗叔韵送教忠制机省亲之行

灯棋三载客边头。江汉等萍浮。

一片白云关念,对床夜雨难留。

堂堂事会,相期烝楫,共济泾舟。

今岁雁来应早,着鞭莫待深秋。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朝中措(其三)癸丑寿安观使

夜来南极十分明。申月应生申。

小范龙图老子,大苏玉局仙人。

擎天健手,家传方略,功在峨岷。

看取芝封夜下,归来尽展经纶。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朝中措(其二)就酌菖酒饯教忠,再用韵

南风吹棹过吴头。聚散付云浮。

且共一杯怀楚,须期万户封留。

藕花时候,五湖烟雨,西子扁舟。

转首梦回残角,征人塞上新秋。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朝中措.送管顺甫赴漕

少年随分赋鹦洲。得意桂花秋。

今日送君行色,梦和月到南楼。

材名仲父,辞华季子,香满南州。

勉力中流击楫,直须连钓鳌头。

形式: 词牌: 朝中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