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明中的作品,反映了诗人不随波逐流、保持个人本色的生活态度。全诗语言简洁自然,情感真挚。
“也不学肉作台盘与屏风,自然席上浮春容。”这里表达的是诗人不追求奢侈的生活,不像那些世俗之人将肉做成桌子和屏风,而是保持简单自然的生活态度,席地上自然而然散发着春天的气息。
“也不学论功封侯为羹颉, 无妨门外多车辖。”这两句诗表明诗人不像那些官场中的人争夺功名和爵位,即使家门前车水马龙也不去计较,这种淡泊的心态值得赞赏。
“看来不俭亦不丰,知渠别有个家风。”诗人通过这些描述展现了自己的生活哲学,不奢侈也不追求过度的富裕,保持适中的生活状态。这是诗人的家风,也是他的个人品质。
“嚅哜吾道为殽核,脍炙人口有诗筒。”这里,“嚅哜”指的是世俗的喧嚣,而“吾道”则是诗人自己的道路,即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诗中还用了“殽核”、“脍炙”形容诗人的言语,如同美味佳肴般令人回味无穷。
“要知应酬任真意,略去繁文并缛礼。”这两句表达的是在交流和应酬时应当真诚相待,摒弃复杂累赘的辞藻和过分的礼节,只需保持真实的意愿。
“尽渠世态谩炎凉,真帅堂中蜀君子。”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世态的观察,无论世间的态度如何冷酷或热情,在“真帅”这个地方(可能指的是某个真实的地方或心灵的栖息地),诗人才感到温暖和安稳,蜀君子可能是指那些在蜀地保持真诚品格的人。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生活与个人理想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性本真的坚持,以及对真实、简约生活方式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