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古代文人对不同生活方式的追求与体验。首联“罗含厌官舍,摩诘爱禅林”对比了罗含对官舍的厌倦和摩诘(即王维)对禅林的喜爱,展现了他们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接着,“空水澄秋处,沧洲寄兴深”描绘了在秋日清澈的水面上,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寄托,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追求。
“封章违揽辔,交契在鸣琴”两句,通过“封章”(指上奏朝廷的文书)与“揽辔”(指驾车前行),以及“交契”(指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与“鸣琴”(弹琴以抒发情感),对比了仕途与隐逸两种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友情与精神自由的珍视。
最后,“要识穷通理,惟馀寂灭心”点明了诗人的哲学思考,认为理解人生的穷与通的道理,最终归于内心的平静与淡泊。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展现了对自然、友情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