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晋魏开封地,工歌自古闻。
雄图嗟已歇,淇水复何存。
公子能倾士,蛾眉亦报恩。
西风堪洒泪,若处吊夷门。
这首诗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追忆。首句“晋魏开封地”,点明地点,即古代的开封,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接着“工歌自古闻”一句,赞美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音乐艺术的发源地,暗示着文化的繁荣。
“雄图嗟已歇”表达了对往昔辉煌景象的惋惜,这里的“雄图”指的是曾经的宏伟计划或壮丽事业,如今却已消逝,流露出一种历史变迁的无奈和哀叹。“淇水复何存”则进一步将话题转向自然景观,淇水作为一条历史悠久的河流,如今也难以寻觅其昔日的踪迹,暗含着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公子能倾士,蛾眉亦报恩”两句,运用典故,借以表达对忠诚与感恩精神的颂扬。公子与士的互动,以及女子(蛾眉,通常指美女)对恩人的回报,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高尚品质。
最后,“西风堪洒泪,若处吊夷门”以景结情,通过想象在西风中洒泪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深切怀念。夷门,此处可能是指古代都城的城门,象征着过往的历史场景。整首诗在描绘历史遗迹的同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富有哲理意味。
不详
孚先子。明穆宗隆庆五年(一五七一)进士,初授宁波府推官,升南京户部主事,改吏部主事。出任顺庆知府。神宗万历十四年(一五八六)擢副使,监军征西南彝,有功。历官建昌参政、临巩按察使,升宁夏巡抚。召为大理寺卿。以老乞休,筑明农草堂,读书其中,从游者多为知名士。卒年八十一。有《明农山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马上三更月,边庭万里秋。
清光悬渭曲,星露湿吴钩。
风籁泉声细,天山夜火收。
羁愁兼别思,此际转悠悠。
门径通原野,禾苗日长成。
共欢新雨过,一望绿畴平。
鼓吹田间部,笙簧谷口声。
明农知不负,秋社足浮觥。
双鲤遥传采石书,南州丰度近何如。
朱衣汉殿传封草,白苧江城问谪居。
一出祇缘长孺戆,立谈谁道别生疏。
赐环自是明朝事,未许灵山便结庐。
十年华省叹淹留,一诏惊从万里游。
拥节遥过荒徼地,传经犹是古梁州。
天连越巂蛮烟晓,沼泛昆明汉水秋。
莫问旧曹朋好在,山公谁复似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