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击鞠图

古来北方善骑射,材力往往矜豪雄。

吾观《金人击鞠图》,意气已欲横土中。

黄旗雕羽指天黑,绣柱龙鳞掀日红。

鸣鞭纵辔捷一发,左回右折如旋风。

流星迸乱拂衣里,飞电翕忽生马鬃。

极知此艺较轻矫,驰骋亦似观成功。

后来唇齿不自惜,纵习武勇终亡国。

当时得失争一丸,百岁安危复何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金人击鞠图》描绘了古代北方民族擅长骑射的场景,通过一幅《金人击鞠图》展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豪迈的气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将骑射的动态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古来北方善骑射,材力往往矜豪雄。”开篇点明北方民族以骑射见长,他们的力量与勇气令人钦佩。接着,“吾观《金人击鞠图》,意气已欲横土中。”诗人通过观察一幅描绘金人击鞠的图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豪情壮志,仿佛能跨越时空,感受到那股横扫千军的气势。

“黄旗雕羽指天黑,绣柱龙鳞掀日红。”这两句通过色彩鲜明的描绘,展现了击鞠活动的热烈场面。黄旗与雕羽在空中交织,如同指向苍穹的黑色与红色交织在一起,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绣柱与龙鳞则在阳光下闪耀,展现出一种华贵而威严的气息。

“鸣鞭纵辔捷一发,左回右折如旋风。”诗人进一步描述了骑手们在场上的动作,鞭声响起,马匹疾驰,如同箭矢般迅速。他们左转右绕,灵活机动,宛如旋风一般,展现出骑射技巧的高超。

“流星迸乱拂衣里,飞电翕忽生马鬃。”这两句继续描绘了骑手们在快速移动中的动态,他们的身影如同流星划过,拂过衣裳;又如闪电般迅疾,甚至在马鬃上留下飞速掠过的痕迹,形象地表现了速度与力量的结合。

“极知此艺较轻矫,驰骋亦似观成功。”诗人认识到,这种骑射技艺不仅需要身体的轻盈与矫健,更是一种对胜利的渴望与追求。骑手们在场上驰骋,仿佛是在向世人展示他们所追求的成功。

“后来唇齿不自惜,纵习武勇终亡国。”诗人在此发出警示,指出即使拥有卓越的武勇,如果不懂得珍惜和平与团结,最终也会导致国家的衰败。这不仅是对历史教训的反思,也是对后人的警醒。

“当时得失争一丸,百岁安危复何益。”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当时得失的思考,认为在追求一时的得失之间,忽视了长久的和平与安全,这样的做法并无实际意义。诗人通过这首诗,既赞美了古代北方民族的骑射技艺,也深刻反思了历史的经验教训。

收录诗词(300)

傅若金(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 籍贯: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
  • 生卒年:1303—1342

相关古诗词

题笃御史海鹘图

空庭海鹘谁所状,海气初高鹘神王。

云脚西腾弱水涯,潮头东出飞霞上。

此时扶桑色始分,下视百鸷空其群。

日中金乌侧相避,篱下凡禽何足论。

形式: 古风

孙伯大山水图

斋居胡为见云壑,白日虚岚满秋幌。

何水深蟠地底回,层崖险历空中上。

苍茫不知开辟始,咫尺须论数千丈。

林湍远岫微有无,岩畔精蓝蔚萧爽。

杂树悬罗拂轻黛,寒松覆谷含清响。

仙源或在人间世,洞口孤舟欲长往。

嗟我平生最漂泊,中年万事何鞅掌。

忆昨征行多所经,至今绝境怀幽想。

雷霆半夜山忽至,风雨三春石应长。

对坐聊歌隐士芝,无因一试仙人杖。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题章存诚十三马图

韩干画马天下闻,笔力远到曹将军。

忽从座右见神骏,落日萧萧愁暮云。

雄姿利气閒且逸,雾鬣风鬉十三匹。

神龙变化未可知,天驷光芒有时失。

去年刷马喧都鄙,纷纷杀马输马耳。

骐骥遥依沙漠寒,驽骀尽向风尘死。

江南近来一匹无,君家乃得存此图。

便当持献穆天子,上下八骏同驰驱。

形式: 古风

大雾过安庆

水郭浮鲛室,云帆度客星。

江空连海白,山远入淮青。

访古聊须到,乘流未可停。

遥疑天柱晓,风雾飒精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