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影岩的奇幻景象,充满了对仙界的向往与想象。诗人以“何劫飞来影”开篇,巧妙地将仙影的出现置于一个神秘莫测的时间背景中,暗示了其超凡脱俗的存在。接着,“分明鹤上仙”一句,直接点明了仙影的形象,如同仙鹤般高洁,仿佛真正的仙人降临人间。
“侧身疑面壁,作礼似朝天”,这两句进一步刻画了仙影的姿态,侧面观察时,仿佛在面壁沉思,又像是向天行礼,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风范。这种独特的动作和表情,不仅表现了仙人的神秘与高深,也体现了诗人对其内心世界的细腻捕捉。
“观化兴云雨,凭虚阅岁年”,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仙影对于自然变化的洞察力以及时间流逝的见证。仙影能够随心所欲地引发云雨,似乎掌控着自然界的规律;同时,它也见证了岁月的更迭,显示了其悠久的存在。这两句不仅展现了仙影的神通广大,也蕴含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
最后,“扶桑终日在,几见海成田”两句,以扶桑日出作为背景,象征着永恒与希望。然而,诗人却提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在这样的永恒之中,有多少次海变为田地,即自然环境的变迁。这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自然界无常变化的反思。整首诗通过描绘仙影岩的景象,不仅展现了对仙境的向往,也蕴含了对人生、自然、时间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