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涧桥

危阑压定活流重,谁识钱源绕梵宫。

两涧共归桥底合,万雷莫敌水声雄。

游人移步心还恐,野衲栖禅耳欲聋。

石倚卧梁山月落,白猿一啸五峰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高高的栏杆稳压住激流的汹涌,谁知道金钱的源头环绕着佛寺呢?
两条溪涧在桥下汇合,万籁俱寂,只有流水声显得格外雄壮。
游客们行走时都小心翼翼,生怕打扰了僧人的禅修,耳边水声震耳欲聋。
石头倚靠着卧梁,伴随着山月西沉,突然一声白猿长啸,五座山峰似乎都为之空荡。

注释

危阑:高高的栏杆。
活流:激流。
钱源:金钱的源头。
梵宫:佛寺。
两涧:两条溪涧。
桥底合:在桥下汇合。
万雷:万籁俱寂。
水声雄:流水声雄壮。
游人:游客们。
野衲:僧人。
栖禅:禅修。
耳欲聋:震耳欲聋。
石倚卧梁:石头倚靠卧梁。
山月落:山月西沉。
白猿一啸:一声白猿长啸。
五峰空:五座山峰空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山间溪流旁的桥梁——合涧桥,诗人董嗣杲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其独特的构造和周围的自然景观。首句"危阑压定活流重",形象地写出桥栏稳固地横跨在激流之上,显示出桥梁的稳固与水流的活力形成鲜明对比。

"谁识钱源绕梵宫"一句,暗示了桥下可能有泉水汇聚,仿佛是金钱之源,围绕着附近的佛寺流淌,增添了神秘与神圣的意味。

"两涧共归桥底合"进一步描绘了两条溪涧在桥下汇合的情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万雷莫敌水声雄"则运用夸张手法,强调了流水声势之大,即使雷鸣也无法掩盖其壮丽。

"游人移步心还恐"写游人在欣赏美景时,连行走都小心翼翼,生怕打扰了这份宁静。"野衲栖禅耳欲聋"则描绘出禅僧在静谧中聆听水声,仿佛能听到禅意的回响,表现出环境的寂静与深沉。

最后两句"石倚卧梁山月落,白猿一啸五峰空",以月落和白猿的啸声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寂寥的氛围,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董嗣杲的《合涧桥》通过描绘桥梁、溪流、禅寺和自然生物,展现出一幅山水之间的宁静画卷,寓含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禅意的追求。

收录诗词(682)

董嗣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回至兴国宫望天池一簇云气中因杨道士留有赋

迎面苍峦泼黛浓,几番回首想行踪。

白云拥海文殊阁,老水屯烟圣治峰。

方别衲僧谈梦寐,又逢羽士接从容。

明朝还踏青虚路,重掬神泉听乱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安丰朱一夔同舟

寒劲滋烟浪,根浮蹈雪霜。

同舟谙楚俗,空橐返吴乡。

聚散羁情远,行藏话柄长。

骤逢接言笑,直觉背时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安庆新城

清香凝燕寝,春色遍龙舒。

市井无遗地,人烟有定居。

柝声营屋邃,帘影酒坊虚。

白首三山客,编茅作校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戏酬李勉之留江州怀琴窗之什

当时两别惜分双,客了三吴客九江。

何处挥金曾驻马,此身怀宝尚迷邦。

水流岁月添新恨,尘扑箫弦失旧腔。

柳下燕楼风雨外,梦魂多绕唾茸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