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夜读离骚

孤忠烈日与秋霜,千古英魂在水央。

掩卷长吁悲往事,挑灯痛饮坐寒窗。

始终与国当同戚,愤抑沉身亦近狂。

狼跋等诗今可覆,怡然意味最深长。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忠诚如烈日经受秋霜,千百年来英雄的灵魂漂浮在水面中央。
合上书卷深深叹息过去的悲伤,点灯痛饮独坐寒冷的窗前。
始终与国家共命运,悲愤压抑使自己近乎疯狂。
如同狼跋涉的艰难,这些诗歌如今可以翻过,但其中的欣慰意味最为深远。

注释

孤忠:独自忠诚。
烈日:炽热的阳光。
秋霜:秋天的严霜。
千古:千百年。
水央:水面中央。
掩卷:合上书卷。
长吁:深深叹息。
悲往事:悲伤的往事。
痛饮:痛快地饮酒。
寒窗:寒冷的窗户。
始终:一直。
同戚:共同的忧患。
愤抑:悲愤压抑。
沉身:投身其中。
近狂:接近疯狂。
狼跋:比喻艰难困苦。
覆:覆盖,这里指忘却。
怡然:愉快的样子。
意味:意味深长。

鉴赏

这首诗名为《和夜读离骚》,作者是宋代诗人赵希逢。诗中表达了对忠诚烈士的敬仰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孤忠烈日与秋霜"描绘了烈士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如烈日秋霜般明亮。"千古英魂在水央"则象征他们的精神永驻,犹如江河中心的灵魂。

诗人掩卷叹息,追忆过往的英雄事迹,"悲往事"透露出对历史的深深哀思。他挑灯夜读,借酒浇愁,"痛饮坐寒窗",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激荡。"始终与国当同戚",诗人强调了自己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

"愤抑沉身亦近狂",诗人的情感压抑到了极致,近乎疯狂,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极度不满。最后,诗人认为即使是狼跋等负面之事,也能从中汲取教训,"狼跋等诗今可覆",表明他从历史中看到了反思和改变的可能。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离骚》的解读,展现了诗人对忠诚、历史和变革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68)

赵希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饮仙阁

沧波万顷涵秋绿,曲和泰山酿醽醁。

相逢一醉谁能辞,纷纷麈谈霏屑玉。

主人名阁意寓言,不饮俗客只饮仙。

眼前具足吞云梦,气象豁达无颇偏。

一时价高洛阳纸,迭唱更酬萃朱紫。

好风吹月入酒卮,志气飘逸神爽飞。

悠然清兴正未艾,晨光峰头忽熹微。

形式: 古风

和钓鳌行

坎蛙难语江湖阔,百十为群声乱聒。

细听不作惊人鸣,阁阁终宵口欲血。

有时鼓腹怒眼狞,水痕微触心胆惊。

居污可笑妄尊大,盖亦未之睹海鲸。

巨鳌又非海鲸比,鬐鬣刺天鳞耀绮。

首冠灵山负蓬莱,定非区区蜗可饵。

逆风出没踪迹神,气吐云雾迷昏昏。

翻涛振浪力赑屃,涵泳焉知皆圣恩。

何人独号文章伯,巷北巷南嗟迫窄。

翻身跳上昆崙山,沼视具区杯雷泽。

兴来拨棹逝中流,风月输他第一筹。

不学严陵闲钓濑,也笑范蠡空扁舟。

自是天上神仙客,所至鱼龙先失色。

丝纶百尺掌握中,放荡沧波走趠舶。

垂纶直待鳌口开,剖开鳌腹声如雷。

先将鳌头献天子,其馀一手擎归来。

形式: 古风

和幽居(其四)

谢他逋客请回车,曳钩清溪尽可渔。

一饱何思更何虑,四时无欠亦无馀。

鸥闲与我两相似,鸠拙于人百不如。

金马玉堂梦难到,凄凉分已爱吾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思故人(其一)

踪迹江湖任所之,雄文到处写明玑。

诗书未得一儿用,豪杰空令众誉归。

千里云山飞不到,寸心日夜惄如饥。

几番清梦随蝴蝶,一觉回来又已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