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都门怀人诗十七章(其二)

郭隗不在燕,谁听尔马嘶?

况自颇阪来,力竭精愁羸。

道旁相其质,谓马多权奇。

目以皮毛惊,终非心腑知。

吾师近在浙,袖笔图黄骊。

须把一束刍,远忆巉骨姿。

延颈望高云,朔风浩以悲。

不见天门开,踯躅将何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春夜都门怀人诗十七章(其二)》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怀想之情。

首句“郭隗不在燕,谁听尔马嘶?”借用典故,以郭隗的故事隐喻友人远离,无人能理解或倾听其心声,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氛围。接着,“况自颇阪来,力竭精愁羸。”描述了友人长途跋涉,身心俱疲的状态,进一步加深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道旁相其质,谓马多权奇。”诗人通过观察路边的马匹,比喻自己对友人的深入了解与欣赏,认为友人拥有非凡的才能与特质。“目以皮毛惊,终非心腑知。”指出仅凭表面现象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强调了深入内心的重要性。

“吾师近在浙,袖笔图黄骊。”诗人提到自己有一位老师在浙江,正在描绘一匹黄色的马,象征着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希望友人能够像那匹马一样,被更多人欣赏与理解。“须把一束刍,远忆巉骨姿。”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得到适当的照顾与关怀,同时回忆起友人坚韧不拔的品格。

“延颈望高云,朔风浩以悲。”诗人以鸟儿伸长脖子眺望高云,面对凛冽的北风感到悲伤,形象地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担忧。“不见天门开,踯躅将何为?”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期盼,以及在友人未归时内心的彷徨与无助。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关怀,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才华与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春夜都门怀人诗十七章(其三)

次公经世才,令闻满天下。

仗节驰八闽,贶之帝心嘏。

昨闻吉甫风,已遍女牛野。

公馀寻粤王,诗以古情写。

须过松寥居,一驻九峰马。

松寥如仲宣,依人客澎厦。

近当载月还,建竖钓龙社。

愿骑木雁青,共搴荔云赭。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春夜都门怀人诗十七章(其四)

卓跞汪龙溪,竞藻天门鸾。

似惭画虚诺,去作河上官。

胝胼堪活民,力岂靳其殚?

意得冰壶清,何愁扬浊澜?

高城太白楼,远见南武山。

下有万柳圩,君当宅其间。

朝汎木兰艇,莫把珊瑚竿。

梦君春波恬,愧予身非鹇。

形式: 古风

春夜都门怀人诗十七章(其五)

粤中有二黄,騧骊竞天秀。

其意在太行,不争栈中豆。

脱焉兴遁思,中路警疲瘦。

冠带荣南柯,何如文可寿?

琼姿朴谢雕,铁骨劲辞朽。

弃彼犬舐丹,攫月向句漏。

隐然娥眉云,同展石华袖。

许我为清扬,当来赠絺绉。

形式: 古风

春夜都门怀人诗十七章(其六)

劲筱青不阿,孤持见风节。

美人在巴陵,癯猿影同孑。

屈贾之所乡,昭潭至今洁。

瘀郁三千年,得君气一泄。

忠孝无两辙,劳此寸衷热。

国远家无亲,废身定惭拙。

应编经济书,少补独居劣。

毋为哀骚吟,竭尔杜鹃血。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