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病痁当岁晏,冬去病犹存。
气弱翻多汗,心虚苦畏喧。
此生应有命,万事可忘言。
向晚移书卷,微吟卧负暄。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的《遣病(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因病缠身,正值岁末之时,疾病却未见好转的情景。诗人在身体虚弱的状态下,容易出汗,内心空虚,对外界的声音感到畏惧。他似乎在暗示,生命或许自有定数,面对万事万物,或许唯有沉默以对。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内心的平静,到了傍晚,他挪动书卷,轻声吟诵,然后静静地躺着,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这一场景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淡泊,仿佛在病痛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解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超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不详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底用忧微疾,人多悔久生。
危机非畎亩,高枕岂公卿。
千古斯文托,群经此日情。
废兴天命在,得酒且须倾。
急雨张灯夜,匡床伏枕时。
食贫宜客少,身病愿春迟。
道岂斯文著,才非圣世遗。
用心耕凿外,荣辱竟何施。
久病诸人问,深居四壁牢。
故交贻善药,姻娅馈醇醪。
闲厌虚名绊,贫知古道高。
时来稍暄暖,斟酌减绨袍。
二月风犹劲,寒生沧海波。
呻吟知夜永,羸惫损天和。
行觉冬衣重,眠妨夜食多。
百年强壮日,排闷付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