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寄意

正大从来不径由,穷崖今却伴猿愁。

栖栖宇内知师孔,吃吃人閒爱说侯。

昨夜撞钟搜句到,他年笼壁把名留。

崆峒麦熟关时事,此意还曾入咏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正义大道从不轻易偏离,如今深谷中猿猴也感忧愁。
在忙碌的世间,人们只知尊敬孔子这位师者,而对于闲谈之人,却爱谈论侯爷。
昨晚我敲钟寻找诗句直到深夜,期待将来我的名字能刻在墙壁上留传。
麦子在崆峒山间熟了,这与世事变迁有关,这样的意境我是否曾写入诗篇呢?

注释

从来:一直。
径由:轻易偏离。
穷崖:深谷。
栖栖:忙碌的样子。
宇内:世间。
师孔:尊敬孔子。
吃吃:闲谈的样子。
笼壁:墙壁上刻字。
崆峒:地名,此处指山。
麦熟:麦子成熟。
此意:这种意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四次寄意》之一,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独特见解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首句“正大从来不径由”暗示了诗人认为人生的正道并非常规可循,强调了个人选择的重要性。接下来,“穷崖今却伴猿愁”描绘了诗人身处困境,与猿猴为伍,流露出一种孤独和忧虑的情绪。

“栖栖宇内知师孔,吃吃人閒爱说侯”两句,通过“知师孔”和“爱说侯”两个形象,可能暗指诗人对儒家学说的尊崇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前者可能指的是孔子这样的圣贤,后者则可能指的是那些热衷于谈论权势的人。

“昨夜撞钟搜句到”写诗人深夜苦思冥想,寻找灵感,直至撞钟声响起。“他年笼壁把名留”则表达了诗人期望自己的文学成就能在后世留下痕迹的愿望。

最后两句“崆峒麦熟关时事,此意还曾入咏不”,以“崆峒麦熟”象征丰收和变迁,表明诗人关注社会现实,而这种关注也融入了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对文学价值的坚守,展现了宋代理学家的风范。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外甥黄阿相生日

湖山聚秀系斯文,汝更峥嵘瑞户门。

嵩里是人誇宅相,慈溪之后有曾孙。

书声自可怡重庆,家学何妨涨一源。

远大相期吾耄矣,莫将苦语等閒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戊寅三月十一日为桑麦说苦

一年景象在春光,底事今年春反常。

四十日来无点雨,二三月里却多霜。

麦苗病燥饭亏料,桑叶死寒蚕绝粮。

天下苍生不堪命,但看人事即阴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旦起诵邵尧夫诗

二十年前尘路忙,如今都住寂寥乡。

梅花时节溪山好,菜粥人家门户香。

否往泰来天外事,早眠晏起枕中方。

案头只有尧夫集,参得透时滋味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正月二十四日到梅山二首(其二)

梅花草屋边,好景得天然。

梦境閒为上,归途倦莫前。

无情推醉石,有分是流年。

已约重来日,白云留醉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