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庙宇的凄凉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与自然的野性美。
首句“未知何王庙,岁月日已非”点明了庙宇的荒废状态,庙宇的主人和建造年代都已无从知晓,时间的流逝让一切都变得陌生而遥远。接着,“熏炉松柏煤,画壁苔藓衣”两句通过具体的物象,如熏炉上覆盖着松柏的煤灰,画壁上长满了苔藓,进一步渲染了庙宇的荒凉与时间的痕迹。
“门空牧竖戏,树老山魈依”描绘了庙宇周围的环境,空荡的庙门成了牧童嬉戏的地方,古老的树木则成为了山魈栖息之所,这些生动的场景不仅增加了画面感,也暗示了庙宇与周围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最后,“田家社酒香,纸窖生光辉”两句将视角转向庙宇周边的乡村生活,田间飘来的社酒香气,以及可能存放祭品的纸窖在阳光下闪耀的光辉,展现了庙宇与乡村社会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暗示了庙宇曾经作为社区活动中心的角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庙宇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自然的变迁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和自然美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