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尝吴粳

新粳粲如玉,远漕来中吴。

初尝爱精凿,想出官田租。

我本东皋民,少年习耕锄。

霜天万穗熟,恣啄从饥乌。

日暮刈穫归,妻孥共欢呼。

茅屋夜舂急,风雨江村孤。

晨炊满家香,荐以出网鲈。

如今幸蒙恩,遨游在南都。

门前半区田,别来想已芜。

长年盗寸廪,补报一事无。

投匕忽叹息,饱食惭农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感慨。开篇“新粳粲如玉,远漕来中吴”两句,以“新粳”比喻稻米的洁白如玉,赞美了江南地区粮食的优质,并通过“远漕”表现了粮食运输的艰辛与重要性。接着,“初尝爱精凿,想出官田租”表达了诗人对品尝新米的喜爱,同时也暗示了对官府赋税的无奈。

“我本东皋民,少年习耕锄”两句,诗人自述出身于农耕之家,年轻时便学习耕作,展现了他对农业生活的深厚情感。接下来的“霜天万穗熟,恣啄从饥乌”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乌鸦自由地啄食成熟的稻谷,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含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

“日暮刈穫归,妻孥共欢呼”描述了农忙时节结束后的喜悦,家人共同参与收割,共享劳动成果的欢乐。而“茅屋夜舂急,风雨江村孤”则描绘了夜晚家中舂米的情景,虽然孤独,但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晨炊满家香,荐以出网鲈”表现了清晨炊烟升起,家中的温馨与满足,同时以“出网鲈”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美好。然而,诗人的思绪并未停留在对过去的回忆上,“如今幸蒙恩,遨游在南都”,他提到了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虽有朝廷的恩赐,却身处繁华的都市,内心却感到一种空虚与不满足。

“门前半区田,别来想已芜”表达了对故乡田园的思念,担心离开后家乡的田地荒废。而“长年盗寸廪,补报一事无”则流露出对自身无法为家乡做出贡献的愧疚之情。最后,“投匕忽叹息,饱食惭农夫”一句,诗人感叹于自己虽饱食终日,却无法像辛勤的农夫一样为社会做出实际贡献,表达了深深的自责与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深情回忆与对现实处境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有对当下生活状态的反省,情感真挚,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921)

高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字:季迪
  • 号:槎轩
  • 籍贯:江苏苏州
  • 生卒年:1336-1373

相关古诗词

观苗无意到潭柘咏时景

昼永薰风至,清泉决决长。

芳年添景色,迟日换流光。

旧竹随堤发,新花满涧香。

观苗不觉晚,微雨点衣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入关见雨膏润泽禾苗茂遂喜而有作

甘雨时霖为洗兵,恰逢战胜武功成。

军容万队初旋凯,妇子千村正馌耕。

天意要荒同职贡,人欢闾井共升平。

征途每忆民生事,喜见桑麻惬此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耕图二十三首(其一)第一图

暄和节候肇农功,自此勤劳处处同。

早辨东田穜稑种,褰裳涉水浸筠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题耕图二十三首(其二)第二图

土膏初动正春晴,野老支筇早课耕。

辛苦田家惟穑事,陇边时听叱牛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