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我陟岱宗三万丈,倒瞷扶桑起泱漭。
手摘片云归江乐,梦中缥缈碧霞上。
碧霞峰正青,忽然接黄海。
石公贻我图,恍惚不可解。
绝巘阴森四壁寒,云峦窅冥惊漫漫。
玉屏五老争拱立,海门九龙纷乘骖。
骤疑仙峤合,转讶真宰通。
卧游当岳表,乃在天都峰。
天都之奇奇莫纪,我公收拾奚囊里。
掷将幻笔落人间,遂使轩辕曾不死。
我写泰山云,云向石涛飞。
公写黄山云,云染瞿硎衣。
白云满眼无时尽,云根冉冉归灵境。
何时公向岱颠游,看余已发黄山兴。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梅清的作品,描绘了他收到好友石公从黄山带回的佳画后的心灵感触。诗人首先以夸张的手法,把自己攀登泰山的壮举与神话中的扶桑和泱漭大海相提并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泰山的雄伟。接着,诗人通过“手摘片云”和“梦中缥缈”的意象,表达了对石公画作的向往和欣赏。
诗中提到的“碧霞峰”、“黄海”、“玉屏五老”、“海门九龙”等都是黄山的著名景观,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画面转化为动态的仙境,仿佛自己置身其中。他惊叹于石公的画技,认为石公能捕捉到天都峰的奇特之美,并将其收入画卷,甚至让读者仿佛看到轩辕黄帝因这幅画而重获生机。
诗人以“我写泰山云”和“公写黄山云”为线索,将两者的艺术交流串联起来,强调了画作的传神之处。最后,诗人期待着石公能亲自游历泰山,那时他也将激发起去黄山游玩的兴致,表达了对友情和艺术交流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赞美了黄山的自然之美,也赞扬了石公的绘画技艺,体现了诗人对中国山水画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敬仰。
不详
寒云寒树护山家,岩壑无人一径斜。
策杖行吟独惆怅,几枝春色到梅花。
秋空漠漠晓岚清,落木萧萧野水平。
愁向疏林停短棹,天边鸿雁最关情。
上去江陵下石城,乱帆都向夕阳明。
诗人好为江干写,莫使青莲独擅名。
朝来松响拂溪流,六月寒声似晚秋。
不是临湖亭上客,谁容此下一科头。